鲁山山行    梅尧臣

鲁山山行 梅尧臣

2022-02-14    00'38''

主播: 朱建娥(傲雪寒梅)

192 1

介绍: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正投合我热爱山野的情趣,眼前无数山峰忽高又复低。 ✦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è):心满意足。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美丽的峰峦处处都不一样,独行于幽深小径常常迷路。 ✦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径:小路。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霜降后黑熊爬上了大树,山林空旷野鹿正饮水于小溪。 ✦熊升树:熊爬上树。另解读为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人家究竟藏在什么地方?白云上面传来了鸡鸣之声。 ✦何许:何处,哪里。✦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02 解读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03 作者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阅读理解诗歌主旨:诗歌描写鲁山山行所见的幽美景色以及行路的野趣,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所写之事:开头四句点出题目“山行”。首联倒装,写山路时高时低,正好符合自己山行的情趣;颔联写因为欣赏随处可见的美景,独自行走在幽静小路上渐渐迷路。所写之景:颈联详写山行所见。“霜落”交代时间已晚,“林空”表明整个山林非常幽静空寂。“熊升树”突出熊爬树的缓慢,“鹿饮溪”则写出小鹿饮水时的悠闲。熊和鹿都没有受到外物干扰而自由自在,悠闲自得。此时观看的诗人也在惬意漫游。山林无人,各得其乐,也照应了首句“适与野情惬”。尾联首句为自问,山行久矣,不见人家,有些枯寂,所以不禁暗问。“一声鸡”,鸡鸣为田园之声,“一声”则划破寂静而来却又不显得杂乱。“云外”言人家在白云深处,在远离尘世的地方,而不是市井之地。用鸡鸣结尾,意境深远,韵味悠长。所表之情:通篇写诗人山行观景的悠闲自得。“惬”写出山行野趣让自己心满意足。“独行迷”写对山景流连不已导致迷路。颈联通过熊与鹿写人与物各得其所,各得其乐。最后听闻鸡鸣,又有一丝欣喜。写作特色:诗歌语言朴素,淡而有味;写景动静结合,描写自然,颈联却又工整至极。南宋胡仔说:“圣俞诗工于平淡,自成一家。”这一联是其工于平淡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