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nts go marching

the ants go marching

2016-04-26    04'11''

主播: 泡泡屋优效家庭

40540 1091

介绍:
几天前我说过要放一首适合男孩子们听的歌。今天介绍的蚂蚁行军曲就是了(没有食言哦,有没有掌声鼓励?)。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是在图书馆参加儿童音乐会。那时候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还是不由得耳朵一亮。从怀上第二个孩子开始,我就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专心在家。每次碰到国内来帮孙儿的爷爷奶奶,都难免惹他们一番叹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留在家里带孩子,可惜了”。有时候我会附和一下,表示“没有办法啊”。但是我的内心非常清楚,自己所谓的牺牲,比起从孩子身上得到的,实在不值一提。别的不说,光是在音乐方面,托他们的福,我听到了好多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好歌,大大弥补了音乐匮乏的童年遗憾。这首蚂蚁行军曲,就是一个例子。 这首歌有多牛?我们来看看它的历史。它诞生于1863年,正是美国国内战争期间。一位爱尔兰裔美国歌手,Patrick Gilmore,帕崔克.吉尔摩,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别人在哼一段旋律,就立刻记录下来,做了一些修饰,配上了适合那个年代的歌词,取了一个在当年最动听的歌名“When Johnny Comes Marching Home(当强尼大步回家时)”,马上就变成了最受欢迎的歌曲。为什么说这样一个歌名是当年最动听的呢?聪明的你大概已经想到。对了,就是因为战争。大家都在翘首期盼自己的亲人平安回家啊。你说,这样一首歌能不打动人心吗? 这首歌不单单是打动了当年人们的心。它已经成了跨时代的流行曲!它曾经出现在美国总统竞选中,出现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包括我们熟悉的电影“飘”,“大独裁者”,“虎胆龙威3”等等,成为多个国家的流行音乐和儿童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介绍的这首歌“蚂蚁行军曲”就是改编自这首歌。 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强烈,鼓点敲的咚咚响,非常有气势。想象一下,如果哪位同学能够把这样一首歌变成自己的班歌,在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上,一边大踏步前进,一边大声歌唱“我们的队伍大踏步,前进前进,我们的队伍大踏步,前进前进,我们的队伍大踏步,不怕困难不怕苦,我们向着胜利,一步一步,前进!前进!前进!”那气势绝对盖了全场! 作为最受欢迎的儿歌之一,这首歌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不同版本。我挑选给大家的这个版本,唱起来最有气势,歌曲内容也更加丰富。歌词很值得我们细细学习一下。当然数字部分就不必多说了,从1到10,这样的数字结构在很多儿歌当中都出现过。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押韵。英文的韵律,很大一部分就在这个押韵当中。 这首歌的押韵出现了十处:one-thumb; two-shoes; three-tree; four-door; five-dive; six-sticks; seven-heaven; eight-roller skate; nine-time; ten-end。 在儿歌当中押韵是非常重要的。听儿歌多了以后,你会发现英文儿歌有一个特点,想像力特别丰富,可以说是天马行空。这首歌算是一个例子 ,以后在别的儿歌中,我还会继续给大家介绍更多的押韵。真的是作曲家想到了这么好玩的东西然后才变成文字吗?我表示怀疑。更很有可能的是他们先有了一个歌曲的框架,往里面填词的时候,就是先找押韵的单词,然后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把这个单词嵌进歌词里面。看起来不着边际,但真的是会大大刺激孩子的想像力。英文儿歌的框架式结构在意境方面无法和优秀的中国歌曲(比如说我非常喜欢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相比。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种框架式结构大大降低了创作成本。只要稍微学习一下,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改编歌词的乐趣。我想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中国儿歌唱几十年都不变,而英文儿歌版本漫天飞的原因之一吧。 这首歌虽然旋律简单,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一点很难跨过的障碍。这也是我特别介绍这首歌的一个原因之一。以我自己为例,旋律已经很熟悉了,但就是一直没有办法唱出歌词来。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诀窍在“go marching”,这里的“go”基本上是轻轻带过。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一句话里面有的单词重度,有的单词轻读,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对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我们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却需要相当花些功夫。这首歌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如果不能做到把“go”轻轻带过,你是无法完整唱完一句歌词的。我的经验就是先唱“The ants marching one by one,Hurrah.. hurrah..”。等你能够把Hurrah跟着唱出来之后,再试着在marching前面加上“go”的音。那时候这个go就很自然的变成轻轻带过了。以后跟别人说“LET’S GO SHOPPING”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变成 “LET’S go SHOPPING”。地道的味道就多了几分。
上一期: 我们的队伍前进
下一期: 帝都饺子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