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有更多可能,也有更大差距

大城市有更多可能,也有更大差距

2017-05-05    16'00''

主播: 瑞丽的时间缝隙

167 5

介绍:
五一节假日期间,我回了趟北京。 我之所以说是“回”北京,是因为这个城市曾经是我打拼了4年多的地方,它曾承载着一个姑娘的英雄梦想,也挫败过我试图在北京安个家的野心。 用一个小学妹的话来说,在北京,房子已经不是一个可以用努力买来的东西。 她说得有些绝对,但涨工资的速度永远跟不上涨房价的速度,这已经是每个北漂上班族心头上不争的事实。 前段时间,一个应届毕业生频频投简历失败后,怯怯地问我,可不可以去一线城市碰碰运气。 我没敢回她,我怕我的答案害了她。因为我内心始终对去一线城市打拼这件事表现得并不积极。 不管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把大城市的机会与可能描述得有多热血沸腾,我都不会轻易改变我内心的判断:对多数人来说,他们早晚是要回老家的,这才是一线城市打拼者的真相。  而四年后我故地重游,见了几个依然坚守的朋友,听了几个先后离去的故事。 我突然觉得,我似乎可以尝试着把在大城市与回老家之间的选择写一下。 02 留下来的人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离开北京之前,那时候地铁票2块钱只要不出站随便跑,公交车刷一卡通4毛钱带你从始发站跑到终点站,所以电话里我妈问我,“北京有什么好的?回来吧”的时候,我就得意地说,这儿交通可便宜了。 但北京今天的交通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我一天往外跑了3趟,每趟一个往返刷了12块,很多地铁到不了的地方铺上了共享单车。  我见识到了满大街骑自行车的北漂少年,他们驰骋,他们塞着耳机,看上去自由,绿灯一亮如万千蚂蚱花红柳绿地呼啸。 所以,我问最后那个坚守在北京的小姐妹,你该不会是爱上北京了吧? 她愣了一下,说,不是啊,家里人都觉得我在北京混得很好,所以我不敢回去啊。 嗯,打拼这件事儿有时候就是这样,过不了几年就会被周围人定义。  那天我特意又挤了一次地铁,跟往常一样,被各种各样的人推着走,我东倒西歪,奋力寻找着把手试图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个城市人太多,看上去大家好像都很拼,但其实不是。 有的人只是不得不混,所有的努力不过是从合租房住进了整租房,所谓扎根不过是有个叫“老家”的地方,他回不去。 有的人躺在洪流中抓住了机会,所以在疲惫生活中找到了英雄梦想,适应了这个城市的一切,包括雾霾。 03 那些离开的人?都是混不下去的loser吗?这得看你如何定义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个哥们离开北京之前,恶狠狠地跟我说:“就算哥们我在大城市混不下去,那至少能回老家碾压那帮狗日的吧。” 然而“狗日的”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弱。 他们有沉淀在小城市的稳定资源,他们有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他们有充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系统,还有冷不丁的拆二代。而你,一腔热血,高高在上,大龄单身,啥啥都没有,谁谁都瞧不上,哪哪都不认识。  你要碾压谁? 所以经常会有一些在大城市盯不住想回老家的朋友,会问我回去以后的生活过得怎样时,我总是笑着说,没那么好。 不客气地说,你会突然明白啥叫高不成低不就。  二十七八的单身男女在一线城市一抓一大把,回到家后热心肠的七舅姥姥瞟了你一眼,好心好意地只能给你张罗着二婚人士打照面了。 不是谁瞧不起你,也不是二婚人士有什么不好,只是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气质,而你,别无选择。 回到老家的工资体系低得可怜,你说你以前月薪过万咋咋滴,但你从来不肯承认每个月手上能剩多少钱。 在长安街上骑着共享单车,在地铁里看着一张张茫然焦躁的脸,我无法想象当年的自己是如何像他们那般刀枪不入的,我突然意识到:有些城市,一旦离开就回不去了。  就像是,你离开老家后多年,不管大城市有多残酷有多物质有多弱肉强食,你都宁可留在这假装生活得很好,也没办法回到那个陌生的故乡接受阳光与安定。 04 那大城市当真就去不得了吗?当然不是。 可以肯定地说,我身上的竞争精神与成长速度很大部分都是大城市工作时历练出来的。 这让我无论退回老家,还是退回省会城市,都让我时刻不敢放松警惕,而这些东西,你不走出去玩命拼上一回,就不会明白那些无法想象的可能性,更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那么多比我们厉害、比我们优秀太多的人。 你的努力与挫败都有意义。  那些欲求不得,那些无能为力,都会倒逼出你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东西。 而很多之所以迷失,之所以对那些自以为不如自己的人反而过得比自己好而不甘心,是因为在万家灯火处忘掉了星辰大海。 这是两条路,没有好坏,只有两种不同的人生。一种是心满意足的如此,一种是改变你一生的远方。 很多人在大城市享受着最好的医疗资源与科技反哺,也有很多人一次次站在一个雨夜里惆怅,路上跑着那么多车,为什么死活就没有我的一辆。 这里有最多的可能,也有最大的差距。没人敢说对错,你只需要清楚:选择什么生活,就去承担什么后果。 好运,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