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根"上的东西,才真正值得我们去追寻

那些“根"上的东西,才真正值得我们去追寻

2017-07-15    13'22''

主播: 瑞丽的时间缝隙

137 5

介绍:
在我的记忆中,有两次考试经历,令我印象深刻。 都不算大考,一次期中,一次期末。 某年的期中考试,我拿了学年第一名,欢喜程度自无需多言,就差放炮庆祝了。 母亲却问我: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我答:当然,我可是拿了第一! 母亲问:然后呢?这意味着什么吗?这等同于你以后每次都能拿第一?还是你真的就具备了拿第一的实力呢? 说实话,把我问含糊了,毕竟以后怎么样谁说得准呢,毕竟,我的这次胜利也真的蛮侥幸,考前没怎么复习,结果老师把我会的题全出了,不会的一道也没出。 但碍于面子,我还是反驳道:起码,光荣啊,再不济,也能让老师同学们都瞧得起。 母亲听后,和蔼微笑近一分钟,继续去忙其他事,一边慢悠悠地收拾屋子,一边回头问我:可是,有什么用呢? 空气很安静,我想了半天,发现确实啥用没有,心绪恢复安宁。 那年期末,我的成绩总算“良心发现”,合理地掉回了第三名,虽然说以前常拿第四,这次拿个第三也不错,但还是沮丧,毕竟我上次可是第一啊。 母亲见状,又问:有什么值得沮丧的呢? 我答:别人抢走了我的第一…… 感谢老天,我的母亲并没有振臂高呼:去吧儿子,去拿回本属于我们的东西! 她只是一问再问: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别人抢走的是你的名次还是你的实力?你这次应考前不是复习得很踏实吗?要我看你应该已经具备了第一名的水平,那么既然已经拿到了,又干嘛去在乎那张纸上写着谁是第一? 我说不,这涉及到名誉,涉及到尊严和面子的问题! 母亲仍是沉吟笑道:嗯,名誉、尊严、面子,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我想了一会,发现确实没什么用。感谢母亲,一直教我:始终聚焦于根本性的问题。 2. 其实冷静地想一想,我们很多人,在人生中的大多数时候,都盲目地跳进形式主义的陷阱,喜欢本能地忽略掉实际,却把目光聚焦于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读书时背英语单词,一个单词在本子上抄了三百多遍,基本不用脑子,全练手腕子。给自己累够呛,还误以为勤奋满满,真是想想都可笑。 真正能让自己记住这个单词,才是最终目的啊,否则抄八百遍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愿意沉迷这个无意义游戏呢?一、不用动脑子;二、行动上的忙碌填补了精神上的自责与空虚。 悲剧并未到此为止,人并不是年龄虚涨几岁本体就会自动跟着成熟起来,这个错误会一犯再犯。 我的一位写作培训班的学员,十分热衷于日更(就是每天都发布一篇文章)。说实话,质量挺水的,基本等同于流水账加日记。 我问她:你每天空余时间就那么一点,都花在输出上了,不输入也不学习,这不等于坐吃山空吗? 她却甩出一句很时髦的词:老师,我在做刻意练习。这样我感觉很充实。 我打消了自己长篇大论的欲望,只是简单地问:如果我愿意,我可以专门拿出一个星期,每天更新三百篇文章,每篇文章只有两个字“呵呵”,然后再把这篇文章的链接群发到各大微信群,给大家发红包,求关注,求点赞,这一天我会忙得不亦乐乎,数据看起来也好得很。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出书的编辑看到我数据好,想邀请我出书,结果点开我的文章,全是呵呵二字,他也只能呵呵了。 更要命的是:你会误以为自己如今的忙碌程度等同于自己的真实水平。 这便是舍本逐末,把大炮对准天空一顿猛击,然后跑到真正的敌人面前告诉人家,我已经胜天半子! 你能猜出敌人说出的下一句。 3.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说自己焦虑。其实焦虑的一大原因,来自于环境的不可控性。 而聚焦于事物本质,瞄准根本性的问题,是使人缓解焦躁,沉稳坚定的有力武器。 即将到来的一次考试,让你感到焦虑。为什么?因为你把目标定在了“务必要考到哪个名次”,但这个目标跟实力并不百分百挂钩,有运气成分,更是概率问题。在这条跑道上,你只会越跑越焦虑。 考试的本质,是为了测试一个人的真实水平。所以每次考没考到那个名次,是次要的,真正的目标应当置换为:使自己具备那个名次相应的水平与实力。 这样考好了,也不会轻佻,考不好也没关系,只要水准到了,目的就已达到,这个名次没拿下来,接下来的赛程中考试简直太多了,考一次积攒一些水平,到最后别人看的都是你的作品。 所有的考试结束时间都不是榜单发放的时刻,所有的考试在试卷发下来的前一秒就已经结束。 真正通过这次备考学到东西的,学到手都是活,抢不走也摘不掉,名次好坏是虚的,但这样的人永远是第一。 吊儿郎当靠运气暂时通关,过了笔试也过不了面试,挨得住这次也挨不住下次,做得好这件事也做不好下一件事,玩得转这轮也玩不转这个领域。 在恋爱中,你可能会焦虑,为什么?你怕追不到,在一起后又担心别人跑,为了不让对方劈腿,每天都提醒自己“势均力敌,共同提高提高再提高”,听见出轨新闻立马质疑一次爱情的真假,发现一篇情感文立刻分享到朋友圈,希望ta能看到,认识你的好。 把目标定在“保证对方永远爱你”,难免不焦虑,这是一件同样不可控的事,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在恋爱中,最好的心态,是把这个过程的目标定为“培养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 这样一来你身心安稳,哪怕付出没有得到回应也不必永远记挂于心,因为你通过爱使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值得被爱的人,目的已经达到,人走人留只是形式问题。 哪怕真的遇见渣男渣女,具备了最根本的爱的能力,这样的人这次不幸福下次也幸福;而暂时通过一些手段把对方绑死,一味追求对方是否真心,只会惶惶不可终日,相爱相杀最终悲恸相离。 爱情、亲情、友情、考场、生活、事业,克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本质上看问题,抛却浮华与缥缈,把目光聚焦于根上的东西。 你永远不知道风会吹落几片叶子,更不知它们会飘向何方,过分在意这些只会让你不停地增加不安全感,体会不可控性。 但树根的生长,永远朝向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