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第五解:尼尔的个别谈话为什么那么有用?

《夏山学校》第五解:尼尔的个别谈话为什么那么有用?

2020-08-15    05'36''

主播: 练摊儿学苑

84 0

介绍:
第五解 练摊儿讲堂 解密教育经典·助推家长成专家 《夏山学校》篇·第五解:校长尼尔的“个别谈话”,为什么那么管用? 朋友们好! 这里是“练摊儿讲堂”,【解密教育经典·助推家长成专家】这个专题的“《夏山学校》篇”第五解:校长尼尔的“个别谈话”,为什么那么管用? 尼尔这个校长的治校方式与众不同,几乎与所有的校长都不同。 不是规章制度,不是奖励惩罚,更不是告家长告正府; 而是一对一的个别谈话。 也就是靠一张嘴摆平。 尼尔很会说, 能说到孩子的心坎里去。 有一个14岁的男孩,在别的学校学会了抽烟撒谎和偷窃后被开除,转到尼尔的夏山学校。尼尔决定跟他谈谈。 尼尔喜欢抽烟,刚见面就留意到男孩的手指有被烟熏黄的痕迹,断定他抽烟的事是真的。接下来尼尔的做法很出人意料: 第一个感受到意外的,当然不是我们,而是现场的那个男孩。 男孩打死都想不到, 校长尼尔竟然二话不说, 很友好地,眼里满是期待和鼓励地向他递过去一支烟。 男孩习惯性地撒谎, 跟以前不同的是, 这次的撒谎受尼尔友好态度的影响,而比较友好。 所以,男孩当时的反应是友好的撒谎: “谢谢,”男孩说,“先生,我不抽烟。” 尼尔讨好地说:“抽一支吧,求你了!” 哈哈哈,我开玩笑的! 尼尔当时不是这样反应的,但尼尔是有可能这样反应的;如果第二次他又失败了还是被男孩拒绝的话,尼尔会把自己放得更低,向男孩“敬烟”的。 尼尔当时真实的反应是: 微笑着劝男孩, “抽一支吧!你这个大骗子。” 眼光同时盯在男孩发黄的手指上, 男孩的手指被尼尔的目光烫得赶忙移开, 顺势接过了尼尔递过去的那支烟; 脸上一半是惊诧,一半是乖顺, 一半是羞涩,一半是亲和, 尼尔跟他以前的校长太不一样了! 不端架子,不装严肃,不喷正能量,喷的是烟雾。 让他一时难以判断哪个校长是真的,以前的呢还是眼前这个,反正有一个是假的。 所有的校长只能是一个样子,他对校长的想象力,在尼尔这个卓而不群的校长面前,像迷途的羔羊,不知所措。 他有点拘束,甚至有点羞涩。 因为他刚刚对尼尔说他不抽烟,这相当于跟自己多年的“烟友”撒谎说他不抽烟,这个谎撒得太没必要,太多次一举,太脑子进水,太厚脸无耻,太自寻其辱。 烟友一个不屑说话的眼神,一声懒得揭穿的“呵呵”,就能让他顿时产生想抽自己一耳光的冲动。 尼尔没有不屑,也没有“呵呵”,竟然微笑着认真地揭穿他是个“大骗子”。真是太给他面子了,太看得起他了,把他从一个很多余的谎言中解放出来,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状态。 尼尔挽救了他,他感激尼尔。 他的理智一塌糊涂,完全停摆,只剩下本能的感觉异常活泼。 他本能地觉得尼尔是个值得信赖的友好的人。 在这样的人面前, 他不由自主地忘了自己习惯性的紧张、戒备和恐惧,从而不由自主地放弃了由紧张戒备和恐惧衍生出的排斥、敌意和抗拒。 他瞬间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亲和乖顺的孩子,特别像小时候他本来的样子。 故事还没完,下面更精彩! 尼尔用请教的口吻说: “我听说你对骗术很有一套, 那要是想骗铁路公司的钱,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很期待的眼神看着男孩。 男孩以习惯性狡辩和说谎的快速反应,说了真话: “先生,我从来没想去骗铁路公司。” 尼尔明显有点失望: “啊~看来我有点高看你了。 总是小偷小骗那怎么行,你一定得试试大一点的,我知道不少方法。” 然后尼尔很认真很耐心地很得意地, 告诉了他一些。 校长竟然教他做个更高明的骗子! 想想男孩当时的反应, 男孩子目瞪口呆? 是的,目瞪口呆。 以为到了疯人院? 是的,以为到了疯人院。 男孩吓得拔腿就跑? 是的,不,不是的, 男孩吓得没敢跑; 直接瘫了,哪还跑得了! 不是腿脚瘫了, 而是他的意志瘫了。 他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 他丧失了反应能力。 后来呢? 后来男孩告诉尼尔, 他一辈子也忘不了这次谈话. 尼尔在书中告诉我们男孩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男孩从那次谈话以后, 再也没有抽烟、撒谎、偷东西。 等会儿,什么?就这样就把一个孩子抽烟、撒谎、偷东西的问题给解决了?什么道理?什么神逻辑? 是的,就这样就解决了。 的确很神,但其中的道理和逻辑很正常很朴实,一点也不神道,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做得到。 我试着用三句话把其中的奥秘说清: 第一句:跟孩子站在一起。 你不是抽烟吗,那就一起抽好了。你不是会撒谎会骗会偷吗,那就切磋交流一下撒谎、骗术和偷技吧。尼尔摇身一变,成了孩子的“谎友”、“骗友”和“偷友”,孩子瞬间就放松自由了,一个自由的孩子也就拥有了正常的认知能力和是非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大人知道的他都知道,不用教导不用啰嗦。 第二句:给孩子抽烟或不抽烟,撒谎或不撒谎,偷或不偷的自由。 尼尔的谈话没有任何要求、指责、恐吓与惩罚。也就意味着,怎么做是你的自由,我不管,你需要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方面没谁替你担心,没谁替你受怕,你得自己担自己受。 第三句:相信一个自由的孩子,没有恐惧没有怨恨的孩子,会觉得撒谎行骗偷东西是吃饱了撑的,是无所事事闲的,是众目睽睽之下忸怩作秀,怪不好意思的。只要给他自由,他就会改的。 结果,他就真的改了。 认同上面说法的朋友,点赞、打赏,或点赞加打赏,随意; 不认同的朋友,吐槽、扔砖,或吐槽加扔砖,随便; 没听懂的朋友,请继续追踪收看下一期,下下一期,下下下……的案例揭密,总有一款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