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到“我们”的认识(摆脱图画式误导 3/3)维特根斯坦

从“我”到“我们”的认识(摆脱图画式误导 3/3)维特根斯坦

2021-03-02    46'46''

主播: 翻转电台荔枝不再更新

3037 49

介绍:
本期问题意识: 到底什么是哲学病?一切归纳和理论都是吗?哲学病是如何误导我们的?哲学病式的如何不与真实相融?克服对“哲学病”的教条使用。 在之前的内容中,一定有一个令你感到重要,就是“解释总会停止”。如何判断在何时应该停止追问,以便我们可以免于错误问题的误导。如“我听到他的话后,真的理解他的意思,这到底靠得是什么啊?”这样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维特根斯坦一直谈及的一个重要概念“图像”,语言如何构成图像,语言构成图像与真实有何关心呢?这些图像都是真的么? 一旦你理解了维特根斯坦的思路,前面问题的判断反而变得简单,因为他说“不要想,要看”,在我们从容综观的时候,真假总是变得清晰。 3 从“我”到“我们”的认识 在图画后,我们再次回到自然语用,来看那些看上去被图画、意象、逻辑主宰的清晰性,如何被替换为语用的清晰性。 PART4 语用的丰富,而非图画的单一 ▸445 语用就是交汇处 ▸446 语词的反复,让我们误以为确定性在这种反复中 ▸447 日常语言不是对命题的操作 ▸448 语言是功能,不是判断世界的结构 ▸449 使用句子,完全不必为句子设想一个图画 ▸450 设想不在理解前,理解不在执行前 ▸451 理解即执行 ▸452 预期的表达预期最明确的表现 ▸453 预期不是内心过程,也不是内心私有 ▸454 箭头不运作在心灵中,而在活人的社会中 ▸455 意谓不是我的行为,而是我们的行为 ▸456 我们观察他人的意谓学会了意谓 ▸457 不是不可以有图像,图像不是问题 ▸458 这仅仅是我们描述“命令执行”的语言游戏而已 ▸459 命令描述的语言游戏是多种多样的 ▸460 不必连接“命令”和“感觉” ▸461 命令也不是确定了一种“可能性” ▸462 “可能性”不具备任何“确定性” ▸463 寻找即寻找,不包含寻找对象的任何命题 ▸464 最容易识别的胡话——哲学病——图像 ▸465 预期包含真假命题?这完全看预期如何表达?不表达为真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