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有信念的“心”是靠“做“出来的!

一颗有信念的“心”是靠“做“出来的!

2016-11-05    10'11''

主播: 爱与幸福菁京老师

1559 48

介绍:
一颗有信念的“心”是靠“做”出来的! 2015-06-18 菁京老师 为幸福相聚 亲爱的家人们,大家好,一天愉快! 前天收到惠兰的感悟,我体会到她在收获这个“突然一天”时候的惊喜,真的为她开心,今天我分享给大家,不仅是分享她的感悟,更想通过惠兰的收获让大家认识到“做”远远比“学”更重要,比“想”更重要! 学员在跟踪期间,指导师每周都会根据学员的核心问题布置一些训练作业,建议他们保质保量地去实践,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去用心体会“做”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收获。我们发现如果是傻傻地去做的听话学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和感悟;如果不去做,学再多,问再多,想再多,“心”是很难改变的,因为他没有体验的感受。 我们来习学是来调心的,调一颗有信念的心,调一颗会心赏的心,调一颗能悦纳心。“心”的调整不是“想”得出来的,是“学”得明白的,也不是“问”得清楚的,只有“做”才能带动“心”在变,只有“做”“心”才有东西可感受,才能发现“道”在哪里! 惠兰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4岁,小儿子4岁,惠兰一直对大儿子几个月不剪头发、小儿子早上起床哭闹磨蹭而苦恼,总是想不明白孩子们为什么这样,也总想找方法解决这两件事。我给了她建议,不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不要对孩子有要求,关注自己内心的信念和悦纳能力,先从喊口号开始训练自己的能力。 惠兰对写心赏作业有点怕,一直很纠结每天要交作业,在纠结了很久之后,她终于放下纠结,不再停留在“想”的层面,开始了“行动”,也收获了一个“突然一天”。 下面是惠兰的感悟,一颗有信念的“心”是靠“做”出来的! 菁京老师,你好! (前段略去) 可现在就一直提不起笔来写作业,试了好几次,没能突破自己直到今天。这一整个过程下来体验到力量弱小的儿子写作文时的难处,体验到没交作业的压力,体验到其实自己也很想交出作业的无奈。 就因为写不出作业而放弃家庭的幸福吗?不,我心里清楚的回答了自己,于是我又想起菁京老师在QT自我介绍时你打出来的“坚持”二字。我怎么办呢?那我就从接纳自己交不出作业的不完美开始吧, 我写不来可我还是一样能做啊,如是我决定先把作业的事放一放,不再为作业纠结了,也许到了一定的时间我又会重新写上作业呢!(菁京老师点评:非常好!放下纠结就是悦纳自己的现状,纠结是用“脑”用“逻辑”,与其纠结不如行动,不是想明白才做,是在做中才能想明白的) 我先给老师汇报一下上次QT为儿子剪头发一事的结果。上周沟通完后,菁京老师给我说出我对儿子剪头发这事还是有要求的,不过有愿无求了。我回去后还那样“求”着,因为我想不出别的办法,不过我也没期望着会有结果,儿子也还不是特别的反感(菁京老师点评:这就是积极心态,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没有关系,做了再说,错了再改!惠兰不仅“做”了,而且放下了期待,这次“做”看起来是和以前一样“求”,但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因为惠兰的心变了,她抛弃了要结果的期待,只要内心对别人没有期待,对方就不会因有压力而反感,而且当对方没有回应时,自己也不再会有情绪)。 第二天早上小儿子起床又哭叫时,我心情不再如以前的烦躁,愉快的说:“儿子起床了!”接着,像喊口号一样大声的“我相信我儿子会一个咕噜就爬想来的!”哈!小儿子果然一个咕噜爬了起来,我突然更深一步的体会到了信念的力量,我想我如法炮制到大儿子剪头发上试试。(菁京老师点评:对!勇敢地去试,错了仰天长笑,错误是宝贝,反思总结后从头再来!) 吃完饭,大儿子走向他房间时我对着他的背影喊:“我相信我儿子的头型一定会变帅的!”儿子回过头来看我,我双手一摊,对着儿子笑起来,儿子也笑了,没答我又走回了房间,连喊了三天都是他一看我,我就大咧咧的笑,那晚爸爸回来得早对他说:“去剪你的头发了。”儿子说:“我决定今晚给妈妈帮我剪”。于是,当晚就剪掉了两个月没剪的头发。我带弟弟读睡前故事时,儿子洗完也窜上床来躺着,我说:“看,哥哥的头型帅吧。”弟弟马上大哭着说:“你怎么不给我剪剪?”我和哥哥哈哈大笑,于是从那晚起,哥哥被我称做“帅哭弟弟的老哥”。 这件事后,我体验到了信念,悦纳,体验到了快乐的家庭氛围,还有爸爸在家有威信的地位。之所以那天在QT上说感谢菁京老师,就缘于这次指导后我明白通过“不断地试错”把“知识点”落实到“行”上,这一点通了,很多之后的小事我也这样去试错,一通百通。 (后段略去) 菁京老师点评: 如果惠兰不去试,怎么可能亲身体验一次“信念”的力量? 很多学员没有信念,担心焦虑,但又不去试,往往是有两种心态: 一种是不相信“信念口号”有用,觉得这几句话太简单,根本解决不了大问题,连试都不试; 另一种是抱着怀疑的心态去试了几天,发现没有作用就放弃了,量变没有达到质变,没有迎来突然一天。 惠兰在对大儿子喊口号时,她只是傻傻地喊不对儿子抱有期待,第一天大儿子没有改变,但惠兰也没有放弃,坚持喊,她根本不知道大儿子什么时候会去剪头发,只管自己喊,没有任何情绪,没想到儿子第三天就愿意剪头发了,她迎来了突然一天的到来。如果她放弃了,那就无法体会到信念的力量。 信念是一切行动的保障! “喊信念口号”是郑老师教我们增强信念的最有效方法,但有一个前提必须注意,这是我们自己调心的方法,我们是喊给自己听的,如果当做改变别人的工具就无效,需要改变的是你的内心是否相信儿子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