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拒绝、尊重和求助吗?

我们会拒绝、尊重和求助吗?

2017-02-08    23'37''

主播: 爱与幸福菁京老师

3066 56

介绍:
我们会拒绝、尊重和求助吗?文:爱与幸福指导师李菁京        4月23日我写了一篇感悟发在我的公众微信号上,题为:拒绝也是一种内心力量,很多家人看了都说很有启发,都说自己就是那种不懂得拒绝的人。     今晚,幸福吧周四沙龙上,我给大家讲了有关“拒绝、尊重和求助”的话题,分享了我这一年自我改变中对这几个行为的一些感悟。      拒绝、尊重和求助是一种行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但可能很少人会去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拒绝?在什么情况下不会拒绝?为什么?如何做到拒绝但又能尊重对方,为什么我们不会或不敢求助?害怕什么?我们的行为中可能隐含了很多需要修行的地方,抓住它可以让我们自己进步。        我们先谈谈拒绝和尊重的话题,这两个行为好像是对立的,但如果我们有智慧,两者可以对立而统一。     “拒绝”这个话题第一次引起我思考的是在一两年前和郑老师的一次聊天中。郑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两个人是好朋友,A抽烟,B不抽烟,他们一起去饭馆吃饭,坐下以后,A问B:“你介意我抽烟吗?“B心里是讨厌烟味的,但他不好意思拒绝,就说了违心话。结果,这餐饭两人吃得并不愉快,因为A不好意思放开抽烟,B强忍着烟味不好意思拒绝。     这可能是一个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因为我们不好意思拒绝或者不敢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以为是给了对方面子,其实让两个人都很难堪或者很别扭,最终闹得不愉快,还不敢表现出来,如果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就会伤害到彼此的关系,双方在内心相互指责。     不说真话,不敢拒绝,人是读心的,你的语言可以骗自己,但你的心骗不了自己,也骗不了别人,反而会让对方认为你虚伪。     上面的故事如果是从一开始,B直接告诉A:“对不起,我介意烟味,请原谅!”用真诚的语气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A可能会感到遗憾和失望,但A是能够理解的,被拒绝的不舒服感受只是那一瞬间,换来的是整餐饭彼此的相互尊重和愉快的氛围。如果对方征求你的意见是做样子给你看的,你的真实表达对方并不愿意真心接受,那也是他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我们只能等待他成长。     我们很多人把“不拒绝”当做是一种尊重,其实这是伪尊重,是一种不爱自己的伪尊重,是一种不尊重自己的伪尊重,不尊重自己的人是得不到别人真正尊重的。       我们不敢拒绝对方的原因之中害怕伤对方面子这一条是占很大比例的,如何做到在拒绝的时候又做到尊重对方呢? 真正的尊重是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真实的意愿和感受告诉对方,然后能尊重对方的选择,能悦纳和理解对方的行为。比如:上面的故事中B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意愿,然后告诉A:“如果你实在忍不住想抽烟,我也能克服一下烟味,或者你可以中途去外面抽烟,我能理解。”这样,即让对方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意愿,也表达了自己可以牺牲自己的喜好来满足对方,或者给对方一个建议来积极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学了爱与幸福理论,首先要做到的是家庭伦理和夫妻关系的修复,夫妻关系中尊重老公是每位太太必修的课题。很多太太在习学尊重老公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老公包办自己的行为时,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往往采取忍的方法。其实忍只是尊重老公的最低层次,以不发生冲突为前提,以有情绪不处理问题为原则,并没有真正做到尊重。尊重是可以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的,对方是否接纳,这与你是否尊重对方无关系。今天主要讲在拒绝时如何做到尊重的话题,这里就不展开讲如何尊重老公的话题了,留着今后再讲。      如何做到拒绝时能够尊重对方的感受?请大家可以看一下4月23日我的博客“拒绝也是一种内心力量”中讲到一个案例。     那么,拒绝的实质是什么?     拒绝就是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和感受,重点不在于拒绝后的结果,关键在于你是否敢于突破自己表达出来。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对方了解你真实的想法,让对方有机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尊重你的意愿,即使对方一时无法做到,甚至没有能力理解你的意愿,但对方不会误解你的意愿而对你造成更大的伤害。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不敢于表达自己呢?  很多问题的根源可能都来自原生家庭,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想要得到认可:孩子在小时候被父母否定的太多,造成了自己对自己的不认可,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别人都比自己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对方的认可,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害怕自己拒绝了对方,对方不高兴或者不喜欢自己了。 二、害怕被打击:孩子在小时候被父母包办思想太多,父母总是要求孩子要乖要听话,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认为孩子不懂事,什么都要听父母的,害怕孩子犯错误走弯路。结果,造成了孩子只要不乖或者拒绝父母的包办就会遭到攻击和批评,时间长了,孩子就不敢再表达真实的意愿,不敢拒绝父母了,因为他们害怕被打击的那种感受,结果压抑了自己,内心反抗和拒绝的力量就渐渐丧失了。 三、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孩子在小时候,父母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不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让孩子认为自己有情绪就不乖,结果压抑了自己真实的感受不敢表现出来;还有的父母是害怕孩子有情绪,担心恐惧又没有智慧处理孩子的情绪,每当孩子有情绪时,不关注孩子的情绪来源和感受,想快速消灭孩子的情绪,结果,孩子为了照顾父母的害怕,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这几种情况造成了一个人内心力量丧失、害怕表达、害怕不被认可,遇到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敢拒绝。父母不允许孩子拒绝,或者认为孩子拒绝不是一件好事,拼命打压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会造成孩子长大后不敢拒绝错误的事,对孩子危害巨大,让孩子无法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举例: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被同伴劝说去夜总会吃摇头丸或者酗酒,内心明明不愿意,也知道那东西不能吃,当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是无论如何不去碰的,但如果是和同伴一起,大家都起哄笑话他没胆量时,他就被迫吃了,因为他不敢拒绝,没有力量拒绝,也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那么求助呢?我们有很多人不敢求助,不会求助,为什么会这样?   求助是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请求帮助,这跟拒绝好像是反向的,不需要征求对方的同意,只是单向地表达自己的需求,那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不敢求助或不会求助?多数也是原生家庭留下的根源,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没有求助的习惯:遇到问题没去想着要求助,没有养成求助的习惯,可能源于小时候身边没有人能帮助到他,比如: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或者是老大,爸妈总是要求TA独立承担,照顾好弟妹;或者很小就独自外出上学,离开父母很早,一切都要靠自己,慢慢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解决的习惯了;     比如:我自己就是这类人,独生女,从来没有享受过兄弟姊妹相互帮助的温暖;小学四年级就当上了学校少先队大队长,管着全校的少先队员,除了可以向辅导员求助,其余的人都是向我求助,什么事都必须靠自己去解决;11岁又独自去上初中,离开父母早,有问题时都是自己解决的,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身边也没有人比我的能力强,慢慢的就不会想起要求助谁,自己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也就放下了;长期下来就形成了有脑无心的状态了,关注解决问题不关注自己的感受; 二、不相信别人能帮助到TA:孩子遇大问题需要帮助时,没有人能够智慧地帮助TA解决,别人越帮越忙,孩子认为别人帮不了TA,只能靠自己处理,不再相信别人的力量了; 三、孩子害怕被指责:孩子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被家长指责、被埋怨惹事生非,这种家长的埋怨和指责可能不是不愿意帮助孩子,是TA自己对问题是恐惧和担心的,他也没有能力去面对问题,所以一遇到问题自己首先紧张,说出来的话就是埋怨,希望不要出问题,结果给孩子造成的感受是父母不愿意帮我解决问题,是自己不好,自己不值得被爱,孩子非常自责,不敢再求助而独自扛着; 四、没有接受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配得:往往是父母担心给别人添麻烦而不去求助。这种父母是没有接受爱的能力的,尽管他们可能很付出,但让他们接受爱,他们就受不了了,深层次的原因是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五、总被拒绝而害怕被拒绝的感受:孩子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家长以“自己的事自己做”为由,错误地使用放手不撒手原则,孩子总被拒绝得不到帮助,于是想求助时总是害怕被拒绝而难以企口,这类情况特别多。      所以,我们今后要正确地面对身边人的求助,特别是孩子对我们的求助,如果我们没有察觉力去感知孩子的求助,忽略或盲目地去拒绝孩子的求助,美言为让孩子独立,但很可能对孩子又造成了新的伤害,让孩子独自面对困难,独立扛着,感受不到帮助和温暖,让他生活在缺爱的沙漠中。等孩子长大了,慢慢成为有脑无心的人、缺爱的人。    接下来,我分享一下自己培养女儿的一些例子给大家。我培养女儿从小就独立生活的能力,相信她自己能处理好自己的事,经常要求她自己的事自己做,我忽略她的求助,拒绝她的求助,觉得这是锻炼她,相信她的能力,结果她是很少求助我,她身上具备了我的优点自信和独立,办事能力超强,但同时也继承了我的缺点---缺乏温度,没有温暖,我把女儿培养成女汉子了。 (因字数限制,此处文字稿略去一小片段)     今日感悟:当我们学会求助时,是我们学会信任别人的过程,是我们信的能力增强的过程,也是我们感受被帮助的温暖、感受爱的过程。当我们感受到了爱,学会了接受爱,让我们自己爱满自溢的时候,我们才会主动去关爱和帮助别人,才能学会主动帮助别人,才能察觉别人需要我们的帮助。     求助是接受爱的开始,爱的循环从求助开始。 亲爱的家人们,让我们一起习学拒绝、尊重和求助吧!敢于正确表达真实的自己,学会真正的尊重,敢于求助,大胆地去练习吧,突破一次,自己内心就强大一点了。如何让自己强大起来?习学拒绝、尊重和求助,做真实的自己是让自己内心强大的最好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