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暴:生命有裂缝,光才能透进来 | 小镇影院

窃听风暴:生命有裂缝,光才能透进来 | 小镇影院

2016-07-24    11'15''

主播: 清香小镇

124 1

介绍:
在周末的晨光里,看完<窃听风暴>.  去洗了把脸.你懂得。  整个故事,卫斯曼和德瑞曼没有交流过,没有见过面,秘密警察卫斯曼通过窃听器里的声音了解,帮助,改变了德瑞曼的命运.而作家德瑞曼把那段日子,那段艰险却不自知的岁月,融入深深的感激,汇成文字,送给了卫斯曼.  震撼过后,我突然对声音有了新的认识.  声音是值得信赖的,而沉默,是一种更为广阔的信任.  我要怎么懂得他们,平衡他们,自在默契地,让自己的表达更确定,更值得信任.  这是我要努力找寻,做到的.  听着片子的原声配乐,写日记.  对这部片名,我的内心是拒绝的.相较之下更喜欢它另外的两个译名.  窃听者,别样人生.  如果说<美丽人生>里的那位父亲乐观无畏的形象让你历历在目,那么这部片里的这位沉默寡言平静如昔的窃听者,所作所为,更令人动容.  卫斯曼,面目呆板,眼神冰冷,他善于侦讯,能用精准的心理手段攻破摧毁敌人意志,取得口供.  他奉公职守,谨小慎微,执行任务时俨然成为那些窃听机器里的一部分.  德瑞曼,一个才华横溢,充满热情,充满自由和理想的剧作家,丝毫不知自己的生活在一次演出之后,已处于完全监控之中.  是从什么时候起,卫斯曼开始融入作家的生活,关心他的感情,甚至有意地帮助他和他的演员女友,甚至在遭遇窃听危机时会冒出一句"我的朋友,下不为例!".  是被那首<好人奏鸣曲>打动了么,还是他"借"走的那本小书里的诗句,让面若冰霜从不流露任何感情的他听得流泪,在深夜的孤寂里,读起了诗.... 在当时的高压统治下,人人自危,一句不适当的言论就可能有牢狱之灾甚至置于死地,卫斯曼是很清楚现状的.但他却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默默提醒德瑞曼他们,帮助他们,掩护他们,置自己的前程于不顾,只为换回他的平安和幸福.  自始至终,他做的一切没有让任何人知道,被降职到地下室去做拆信员,拉着邮递车派送信件,一样的沉默如昔..... 直到德瑞曼在纪念馆里回看他的档案,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到了那个红色手印旁的编号,才发觉原来还有这样一个自己从没意识到的人存在过,用这样的方式,在那段黑暗岁月里协助和掩护他,悄然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去找卫斯曼,坐在车里,看见他拉着邮递车派信,送信.....,卑微地生活着. 远远地看着,下车,又上车. 我的眼泪就是从那时候抑制不住的. 直到最后.  他拉着邮递车,路过书店的海报,看到他的新书,献给好人的奏鸣曲. 走进去,翻开扉页,他看到了那个再也熟悉不过的编号. 售货员问,要送人么,要包装么.  他平静地说,不用,这是给我的. 这话真特么动听,容我再去一边哭会儿. 不知道为什么,他越是沉默,我就越是难过,难过得不能自己.  是人性里怎样的力量,让他甘愿承受一切而无所怨言,如此平静如水地面对?  我知道人性有多善良就有多软弱,有多真实就有多残忍,可是要有多撕裂,心底要经历怎样的惊涛骇浪,才能如此的坚定,如此的波澜不惊?!  想想都令人心生敬意.  这部片子获得了零七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获奖时导演多纳斯马只有三十三岁.  看了龙应台的一篇点评,才知道.他不止是导演,剧本也出自他手,从构思到完成,整整九年.  当时他心里已经有了故事,东德的秘密警察如何监听一个名作家的私生活.有三年的时间,他藏在维也纳的修道院里写剧本,开始写作之前,他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采访曾经做过秘密警察和线民的东德人.  他发现,秘密警察是一群把内心情感上了锁的人,他们变成只讲究原则的人,感情元素整个被排除,被封存起来,而这其实就是列宁所表现的----他害怕他的感情会破坏了他对原则的追求.  很多时候,或许你都察觉不到,一个细微的举动,一句话,突然就打动别人,改变了他的生活.....  就像一束光,恰好就透进了生命的缝隙里,蓄满能量,让你的生活焕然一新.  总有一天,它会汇聚起来,让你的人生灿若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