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月散记之半日封侯轿顶山   作者   朗月

朗月散记之半日封侯轿顶山 作者 朗月

2016-11-27    08'54''

主播: 蓝朵123

301 6

介绍:
      朗月散记之半日封侯轿顶山 作者 朗月   骑友会每个周末安排出行时,考虑到驴友们的体力参差不齐,一般是百十公里为限。 金秋十月,朗朗秋日,登高望远又是一种别样的境界。既要骑行,又想登高,便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了。常常吃鱼,换个口味又如何?网上爬山的贴子发出刚一日,报名爆满。 关于行车路线,开始在网上搜地图,又在论坛找驴友们相关的帖子,三条线路,考虑大巴,于是选择了取道林州东姚--林淇--孔峪--辉县南村镇--红绿灯左拐(事实表明这个小细节很重要)新村--白庙--小井村,心里有了底。             10月27日早上六点半集合出发,一路欢声笑语,阳子领头来了段儿《青藏高原》,博得满堂彩,惜缘、飘梦的唱功了得,紫竹更是活跃气氛的高手……十点钟不到,车子就到达轿顶山下。      辉县轿顶山,在驴友界也是小有名气的。南太行在此展现了雄伟的迷人景色,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锡崖沟、八里沟……一个个青山叠翠、妖娆峻美。万仙山景区就近在咫尺,又与小华山血脉相连,这一片可谓是浓缩了八百里太行之精华,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美,都可以在此寻觅。难怪常走太行的驴友对太行百看不厌情有独钟。         轿顶山,因为远看山顶,酷似旧时官老爷乘坐的轿子而得名。既然是官轿子,便被聪明的当地人赋予了仕途犹如登山的含义,一直从山脚 其实并不在品的九品开始,每到一处拐角,或者是风光旖旎处,便会有一个封号等着游人,引诱着你 一直登到御封一品的山顶。凡事喜欢和做官联系起来,看来民间的官本位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 爬爬山,每到筋疲力尽之时,就会闪出七品六品,御封五品三品的石刻大字,于是乎大家休息补水留影观景,在戏谑中多了一些打诨的乐趣,也算是个有趣的创意。蓝萱是个简单快乐不谙世事的人,爬到山顶,居然发出了“封侯拜相半日内”的感慨,不由让俺哑然失笑了。 好一个封侯拜相半日多,仅仅用了半日的片刻,便领略了漫漫走过的人生路,岂不是天大的好事?又有多少人终其一生也难于自拔其中呢?      上轿顶山的公路是难以在“品”的,山脚的公路狭窄而局促,坐在大巴上常常让人屏住呼吸,甚至不敢放心地欣赏路边的红岩绝壁;登山的石阶更是粗糙,为节省石料而陡立难登,不大会儿,便个个气喘吁吁了。     山上正在大兴土木,好好的一座仙山,真的要被人工 雕凿成一座 有神有仙的香火之地了。爬到山顶,本是极漂亮的三个山头,各有各的风采。轿顶自不必说,危岩兀立,已被石匠雕琢出道教诸神;最高一处山峰,是通往铁打寨小华山的关隘,山高峰险,此处观风景,胸怀博大,鸟瞰苍茫大地,我主沉浮!山上新立了一面巨墙,大大一个书法“龙”字,龙飞凤舞,亦书亦画;但尤为神奇的是中间的山头,几丈高的石崖犹如一尊巨大的神像,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栉风沐雨,风化成如此奇特的风景。远观很像电影里描绘的外星人的头像,细细的脖子,大大的脑袋。走近了,却似是一把直立的巨斧,敦敦实实杵在那里,等着神力的仙人开天辟地。        在山顶踯躅(zhizhu二声)徘徊,欣赏远处连绵不绝的山峦,虽是晴天,感觉却是不够透亮,应该是这两天笼罩北方的雾霾所致。人们把这三处山头以城墙的形式相衔接,也算是费了几分匠心,只是觉得这城墙不够大气,若是保留着原始的山石风貌,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若是财力允许,高起点的规划施工,在给游人带来方便的时候,也许会更少些破坏自然的风情吧。更长远些设想,如果能把对面的万仙山和毗邻(pilin二声)的小华山等等整体地开发旅游,中原旅游胜地也是不难以打造的。       此山的枫叶林虽说是少而又少,偶尔可见的红色便显得颇为尊贵,不过山上的植被是茂盛而葱郁的,深秋里绿的各种变异,同样养人眼,润人心。置身山林石阶,拣半根树枝,漫步其间,其乐何为?        午餐在山下农庄,干豆角、笨鸡蛋、柴鸡肉、红薯梗,何陋之有?归途,为避免来时路的颠簸,遇红绿灯丁字路口左拐,从万仙山景区附近通过,也返回了鹤壁,真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呢。                                    郎月于20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