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得与失作者:冷月罗

教育孩子的得与失作者:冷月罗

2017-11-17    17'45''

主播: 冷月罗

132 0

介绍:
《发言稿》(定稿) 尊敬的张老师好!各位家长好! 我是凌晨的家长,晨晨在三小跟张老师读了六年书,我感到很幸运!他考入高新一中,同班的还有王曹栋、韩嘉妮。第一任班长王曹栋,第二任班长韩嘉妮,凌晨准备第三次竞选还要参加。高新三小的同学这样地积极勇敢,乐于奉献,与班主任张老师正直向上的品格和对他们无微不至地培养分不开。 晨晨总体来说,没有那么可圈可点的事例,张老师让我来与大家交流,我抱着感恩的心与大家分享我教育孩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我们特别溺爱孩子,养成了他我行我素的性格,加上,孩子父亲又在上海工作,我们一会儿想回南方,一会儿想出国,造成孩子学习状态很不稳定。在晨晨读六年级时,我们决定考高新一中,才开始补习奥数、英语。 英语:我每天早上听写单词和句型,坚持了两个月,成绩有所提高,但仍然没有冲上去,我就帮他分析,指出上课要听清语法,补习要集中精力。我不忍心把孩子放入托管班,孩子的父亲说:要不不补习,要补习就找最适合他的优秀老师,于是,我们请了新东方老师来家中补习。晨晨的英语成绩一度领先。 语文:配合张老师安排的字词听写,发现他记忆较好,于是,我把精力花在阅读题辅导上,教他严谨的答题,从标点入手,注重语句的衔接,发现他时而答非所问,就让他把题目读三遍,再读自己的答案,再改写,反复训练,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上中学也抓过两次。 在三小最后一次考试,晨晨进入班级第七名。 进入初中一个月后,三科总分第三名,其中,英语第一。 他给张老师打电话说:“谢谢老师,我的基础题、阅读题,还有作文,都要感谢您,是您给我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才能语文第一!” 是的,我们内心对张老师充满感激! 下面,我讲七个方面的内容: 一:为了孩子,信任支持配合老师。 本着共同爱孩子的基点,明确孩子成长面临着快乐与痛苦,对老师充满信任和理解,积极配合,保持一致。 晨晨比较顽皮,胆子大,午休与同学嬉闹,课间把女生衣服搞脏,老师让他带回家,他把衣服塞给另一个同学,还往树坑尿尿,试卷不带回家签字,一个多月不写读书笔记,给我说不用签字,给同学说放在家里了······举不胜举,每学期我都被请入学校一两次。虽然,我自身也做过教师,但是对他时而束手无策,晨晨上三年级的时候,问题一件连着一件,我给张老师提出:“算了,不要那么幸苦地管他,以后,我把他转到私立。”就在四年级第二学期,晨晨语文以火箭般冲入第三。张老师说:我怎能放弃,对学生做人求知两方面,我不会放松一丝一毫,这是我的责任! 在六年级,晨晨又是几项作业没有完成,张老师在电话里,厉声说我:“你孩子的学习品质没有养成,你不清楚吗?!”我非常理解张老师,这是在敲山震虎,我立刻赶到学校站在我生养的懒老虎身边,张老师每句话如雷贯耳!其实,这些话我也同晨晨说过,只有张老师与我如此一致地切中要害,孩子才重视,才愧疚。回到家,我示弱地哭了:“你不好,妈妈就要受到老师这样的责备。”他搂住我说:“我再也不让你进学校了,我听话。”他学习态度好转了一些! 但是,孩子惰性养成,一时间很难步入正规,加上孩子成长本来就是螺旋形上升的过程,就在5·28来临的前四十天,他一边认真完成老师批改的各项作业,一边拖欠逃避组长签字的多种作业,张老师微信督促我抓紧,用手机拍照他的空白试卷,并把我请到学校,看他厚厚的真卷上写着各种各样的污言秽语。张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一定抓紧他,重新买真卷,让他每天补上吧,还来得及!” 无论,我和孩子怎么没有定力,反反复复折磨张老师,张老师就这样信心满满,坚定不移! 在孩子四年级,父亲让我回上海,我说:我愿意留在西安,因为我对张老师充满信任。无论她怎样横眉冷对惩罚着晨晨,就算脸上飘着雪,我都认为她对孩子充满了深情厚谊,用纯净洁白保护着稚嫩的根,这种爱是理智的,更是伟大的,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母爱! 二:为了孩子,保持家教。 我百分之百地维护老师,但是,我也做了适当的调整。因为孩子是自己的,知道有些毛病怎样纠正效果更好,晨晨五年级又大量的作业没完成,张老师让我把他领回家,我表现出冷静,从接他回家,到他返校,长达四个小时间,我只说了两句话:“吃饺子。你回校过马路注意安全。”因为我没有絮叨,他不仅顺利完成了作业,而且质量还比较好。因为我相信老师力度一定非常强了,从晨晨的脸色我看得出来。 当我发现把他赶出教室,赶到别的班,或者赶回家都不能起很好作用的时候,我主动同张老师沟通,我说:也许这些方法对别的孩子适用,对他反复用,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还是因材施教,把他留在班里教育。张老师微笑着点头。 记得晨晨把图书馆的书涂抹,张老师让他把书带回来,网上有十几个版本,幸好买上了一样的。一个月过去了,晨晨很郁闷地说:张老师不让我看学校的书,本来说罚我半个月的。我说,那是你的问题,你明天问问老师,老师肯定让你看,第二天他兴奋地说:是的,老师说你可以看了,你怎么知道张老师会同意我看?我说:我懂张老师有颗善良的心,她管理那么多学生,要是你当老师有时候也会忘记惩罚某位同学的时间。你要学会遇事与老师沟通。 三:接受惩罚,不要埋怨。     我接受书中观点,孩子摔碰,不要埋怨地面。在他被老师,被我责罚,我会给他说:你错在先,我们是关心,是严厉的爱,一旦你走向社会,更大的处罚甚至暴力就会出现。你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与正常人的行为规范和谐统一…这些道理有些深刻,联系实际,我会抓住机会,比如,他九岁时,我们赶往医院乘电梯时,他跑得快一些,三位男子担心他碰到手术车,同时呵斥他,我帮他分析,小时候大家为什么如此包容你呢?······在他十一岁,我们去敦煌,他踩了一位女性的脚,女性命令他道歉,他涨红了脸,草草道歉,回到我身旁,我低声让他再去,走到女性身边,郑重道歉。同时,我提醒他,年纪越大,行为更要严谨。卡尔威特的孩子在朋友家喝奶,不小心泼了,朋友再到一杯,并请卡尔威特离开,卡尔威特说:我离开,我孩子也不会喝你给的,因为,他知道,他错了,他必须接受惩罚。 四:关怀他人,不计回报。 我们居住的社区比较大,来来往往的人时而在小区大大小小的门口相遇,我会给人撑着门,他很小就学着我的样子,开心地为大家服务,大一些,他会问我:“我给大人们撑着门,很多人都不说谢谢。”我说,你记住,别人帮你,你一定要说谢谢!我给他讲创立新东方学校的俞敏洪,他读大学每天给同宿舍的人打开水,他没有要谢谢,保安叔叔没有要谢谢,一个是自愿,一个是责任,但是心愿是一样的,为人民服务!你要觉得不开心你可以不做,但不要埋怨别人。我时而得到别人的帮助,有时也没有说谢谢,但我心存感激,我会主动帮助其他人,不计回报。 五:劳动中建立爱心与责任心。 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起初劳动,大多是他提出来,我们就好像在一起做游戏:剥鸡蛋,摘几根芹菜,洗一双袜子,折叠几件衣服。在张老师给孩子安排了管理饮水机,我注意配合,在家每次劳动都让他善始善终,摘大把芹菜,切红萝卜、土豆,凉晒全部衣服,他时而喊累,我说:“妈妈做了50件事情,你只做一件,而这一件事情很重要,我就会休息一下,感谢你啊!”有一天,他同我全程参包饺子两个多小时,他说:“原来,干家务很幸苦啊!妈妈,你需要帮助,你就告诉我啊。”我说:“好的!做家务,是我的责任,再苦再累,我必须坚持,在校学习,以及老师给你的工作,都是你的责任,你也必须坚持。”后来,他被评为校级学雷锋标兵。 六:建立荣誉感,敬畏之心。 中学,一切是那样的严谨有序,三科老师三个群,每天都有表扬批评名单公示。孩子没按照规范轻则点名,重则请家长到校。晨晨担心我挨批评,对老师言听计从。我经历了小学签字,对中学的繁琐不再厌烦,回头心生感恩,幸好有小学打下基础,才感觉到一切顺理成章。 在老师确定临时班干部,晨晨选择了英语课代表,他认真书写,英语魏老师让晨晨作业拍照,用微信展示给59位同学,晨晨就此对英语高度重视,每次作业都非常得工整、准确,初步建立了荣誉感和敬畏之心。 孩子学习道路说长也不是很长。我们陪他无非小、初、高三段。我给孩子说:如果我们三年努力,还是考不上高新一中的高中部,你能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那也值了!目前,向他明确提出:把每次作业当考试,力争做到准确。争取在一年之内,让他步入正轨。 回头来看,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失误:提前让他上学,二年级时,孩子眼睛近视,放松了对他的管理,这些理由现在看来都不是理由,遗憾的是延误了孩子建立学习品质最好的时机,最关键的失误,是我们没有给孩子建立目标。 最大的成功:我们保持了孩子的自信与乐观,什么时候都没有打击他,无论他考倒数第几,帮他分析问题所在,是属于知识欠缺,还是属于粗心大意,属于学习习惯的问题,帮他调整,比如检查他的笔记,注重他的书写。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很少打骂孩子,尤其,不因为学习成绩差而打他。 最大的欣慰:培养了他阅读的习惯,在他幼年,我坚持五年,每天给他读半小时故事书,他识字较早,愿意自己阅读,我就带他去书店看书,时间由两小时到六个小时,起初他自由选择,五、六年级,我逐步对他看书提出要求与限制。 目前,我们给他制定了大目标:考名校,小目标:班级第三名。孩子还是起伏不定,我们保持冷静,陪他成长,不断地沟通,固化优点,帮他一点点地改掉学习中的诸多问题。 张老师说过:一定要全力帮助孩子,呵护孩子,静等花开,但也不能姑息花蕾上的害虫,只要是为他成长,让他疼一点,也是必须滴! 祝愿:各位家长比我有定力,孩子们愉快成长。感谢你们分享我的经验和教训。丘吉尔说:“伟人的价值在于完成责任。”我觉得父母的责任就是培养好孩子,这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尤其孩子上学时,家长在老师和孩子中要起到桥梁作用,既配合老师,又调动孩子,步伐一致地前进! 谢谢,一路带领我们前行的老师!谢谢张老师!                                 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