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与我有什么关系

雅安,与我有什么关系

2016-04-02    25'35''

主播: 人间属于我

559 18

介绍:
文/白若 今日偶读《余秀华》,才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 仅以此文,简叙一下我对《余秀华》特例的看法。以下附上原文: 雅安,与我有什么关系 余秀华 我知道雅安地震了,地震就地震吧 与我有什么关系 反正我不会用诗歌来哭,哭不出粮食庄稼 反正我也去不了雅安,一穷二白的我玩不起这个奢侈 死人就死人吧,谁到最后不是个死 残疾就残疾吧。如果一个残疾人不需要什么爱情 他照样活得丰满 敬畏自然吧,包括敬畏灾难 人在过度消费自然,自然回头咬一口,也是自然 那些英雄主义,生命的力量从来就不被我欣赏 如果我能做什么,就养活一个没了爹娘的孩子 而现在,我只想闭上我的嘴 今天,家里栽棉花,我烧了一桌子好菜 不看新闻我也知道 死亡的人数在增加 我对死亡的麻木由来已久,我一点不惭愧 祖国依旧在发展,国民产值年年翻番 我们已经习惯了地震,习惯了黑暗,习惯了灾难 我们已经刀枪不入 而此刻,我家乡阳光灿烂,正在经历一个大旱之年 这样廉价的阳光 分一些给雅安一点不难 好吧!读过了这篇《余秀华》,您还不明白我为什么给她的名字上加上书名号吗? 那么,我便将自己的这个定性浅叙一下,以下是在群中和诗友表达的感触之言,敬请斧正,现复制如下: 据我理解余秀华的诗是这样的:她用诗生活,说自己的实话!所以她的诗还仅仅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还不具备长久长势,没有形成种子的最原态。 而对于大众敬拜的诗的定义,是这样的:用生活种出诗歌,独立出一种状态。 以上,二者存在的关系,仅有一种表象的连带关系!因为都要沾诗与生活这两个词,才能发人深省。 实话,她敢说,这是她这个独立个体的特征,因为她已经存在于一个不能再弱势的最低点,背景却借的是广大关注者的同情心。 这是我们很多健全者不如她的地方,尤其是有事业和家庭这些顾虑的,都不敢表现赤脚不怕穿鞋,光棍眼里六亲不认,不要命敢捅天的无畏。 这正是《余秀华》,可以掘到的一处荒废已久的苍茫大地!所以她做为一个敢于经营自己这片独自为后之天地的女王,闪亮登场当代空白了神性,空缺了诗神已久的诗坛。 一个世界全沉默着沉默,一个人大声喧喧哗哗,而且正是低下头者的心理话,她不被人当演员,也是太难! 就当下,很多人都不敢这么“明亮”地说!就让我放胆用这么一个词,表达一些喻含的意思了,除了这个词,也很不方便传递我想表达的对《余秀华》的敬服! 我又一次佩服她了,从我奋力在一个两千多诗友的Q Q群里,大解其解她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又一次折服在她的敢于扯下“人脸”,痛陈血肉中的真相,尤其是她这种命运的人,不得不叫我一个健全者汗颜无地。 人们常说:存在就是必然。不管她如何,对于生活她是在表达一种真状态,无论本意是求同情,还是其它。 而对诗,是需要真的东西的,而且应该比生活更需要,无论浓缩,或者放大,诗的真是一种积累和提纯。 诗要传,当然不能过于小我,过于复制,要重新开启一个世界,让它具备诗的真善美,和诗的大无畏精神。 当然,要真正解析诗为何者,古人有古人的看待,今人有今人的见地,只有一点是相符的:那就是诗或低于生活现状,反论而为!又或高于生活艺木而作。 其实,说白了,谁不是在生活中找诗的真意?空虚者因何空虚?沉默不言者因何而沉默不语?其实,只是缺少了表现这种诗性的主动力,而余秀华却没有失去自己想要舞蹈的诗义! 现在,我总结一下自己给余秀华加书名号的理由: 在我看来,她的名字代表的算是一本体现当代真情实话的现状书,而她自己仅仅是时代的一个惊叹号,内容却是广大关注者们一起呈现出来的内在独白,他们书写了这样一本别具一格的《余秀华》。 她有可取之处,人无完人,“惊叹号”也是有她自身的价值的。 正是她的最初惊叹,才引发了沉默在人群中的惊叹! 她对自己惊叹,反过来作用于人,让人们为自己也生出惊叹的同时,共振成举国上下的惊叹!而这放大的惊叹自然需要一个承载者,所以书成时,必然以发起者担当这一殊荣。 《余秀华》,书名号中已经不是一个火了的名字,而是一个大大的可以随意扯下伪装的惊心动魄的活了的符号! 我有此感触,想人及己,只因前年,对于诗者漠视雅安,不着一笔,我也是当事人之一,被天涯一个怪人排列在不写雅安之列,还好她又帮忙惊叹了一回。 所以,读她的文,就像我在心里那样想一样,很触感,同时也完成了填注《余秀华》式的现状内容,让她做为活着的符号,又丰富了高大了一回,只因她开明了一代人不敢言的奴性。 而相对不写同情文的我,不写,正是她所实话实说的,是因为麻木。 就像我多数时候丢了财物,包括一辆车,以及驾照,户口这些,都不报警。 这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看透,无奈,自觉沉默的对抗,姑且理解为对抗。 在此,仅代表我个人的意愿,希望《余秀华》这本书,能定格在一种高度,让每个人反省自己的伪善,而还时代一副本真,不再惊叹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