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文天祥就义与孔子守礼一一细讲《三字经》

12、文天祥就义与孔子守礼一一细讲《三字经》

2019-10-28    15'19''

主播: 崔子謙(国学)

5554 111

介绍:
         文天祥就义与孔夫子守礼的故事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再次相约在茘枝广播课堂当中,这一讲我们来看看义。         “义”是指什么呢?在《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仁义道德、正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选择道义。这在中国历史当中有很多儒家贤人以此作为人生信条。最著名就是南宋文天祥,南宋被元军击败之后,文天祥被俘,被押送大都。文天祥在路上绝食八日未死,到达元朝大都后,文天祥坚决不行跪礼 , 以高贵气节让元期君臣大为佩服,元朝为了劝降文天祥动用很多人,他均不动心。文天祥英勇就义之后,其妻为文天祥收尸时,在文天祥的衣带中发现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读圣贤书的目的是干什么呢?而我今天所做的行为可以说实现了孔孟的杀生成仁,舍身取义,从今以后可以说没有什么遗憾了。文天祥临终前写下这样诗句,正是千百年读书人追求的至高境界,能实现仁义,离圣人也不远矣。这里的“义”指的是道义、 正义,我们来看“义“这个字正体字的写法,上面是一个“羊“字,代表吉祥,下面是一个“我”,代表国家,意思是古代出征前要有隆重的祭祀活动、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有神灵护佑的正义之战.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义”理解为对待一切人,做一切事,都能做到最适宜的这个境界。比如说,对父母要尽到孝道的义务;在家里能够做到友爱兄弟姐妹的情义;夫妻之间能守住道义和恩义;朋友之间能够守信义;对待领导和下属能做到忠义,都是各有其道,各尽其道,这就是义字。        东汉时期,汉光武帝的妹妹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光武帝就和湖阳公主谈论朝中的臣子,去探她的意思。湖阳公主说:"宋弘容貌威严,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朝中没有一个人能赶得上他的" 。而当时宋弘官至司空。光武帝听了,就去对宋弘说:”俗话说:“人显贵了,就把贫贱时候的朋友抛弃了,富有了,就把贫苦时候的妻子换掉了。是不是现在的人情都是这个样子呢?”宋弘说:据臣所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就是说贫贱时期的朋友是不可以忘掉的,与自己共同患难的妻子是不可以抛弃的。而这句话也被传为千古美谈。光武旁听了这样的话也知道了宋弘的意思,就对湖阳公主说:这个事情,没办法办成了。         我们来看,当时的世俗是一般人有了钱了,就想把妻子换掉了,何况是公主下嫁呢?那功名富贵岂不是应有尽有,一般人高兴还来不及呢?但宋弘却能念及夫妻的情深,他把为夫的情义、恩义和道义给我们诠释非常到位。真的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呀!学完了义,我们再来看礼。        “礼”,礼就是讲的规矩,在我国上古时期伏義女娲图当中,伏羲左手持矩,女娲右手执规,两人把“规”和“矩”高举头顶,一个用于画圆,一个用于画方 , 古人才有“无有规矩不成方圆”,天时尚圆,像圆周一样运转不停,地道尚方,像大地一样有边界。联系到我们生活当中、除了待人接物规矩之外,还有各种礼节,无论是学习、在家还是在外办事都要合乎礼。        在《论语》当中夫子曾经对他儿子孔鲤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学礼仪、规矩,我们就没有办法在这个社去当中立足。而我们后面还会与大家谈到《礼记》里面讲到礼方面内容那更为广泛,从小到生活的饮食起居到婚丧嫁娶,大到治理天下祭祀祖先等等涉及范围之广,真是无所不包。         关于“礼”的本质有很多解释,在《礼记.曲礼》当中有这样说法:“勿不敬,安民哉”就是说对天地万物,没有不敬畏的,没有不尊敬的。我们能把《弟子规》那条“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治污秽”做到了,那就是我们对衣服的恭敬,我们能做到“读看毕,还原处”,那是对书本的恭敬;能做到“房室清,墙壁净”那是我们对房间和墙壁的恭教;“对尊长,勿见能”那是我们对长辈的恭敬,所以从此可见,我们就知道我们为人父母和孩子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性了,因为它就是我们礼的具体体现,就是一条条规矩的呈现,你想一下,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知道并养成这样良好的规矩,难道他不懂为处世之道吗?他不懂接来送往礼仪吗? 他不懂酒扫应对规矩吗?所以《弟子规》不是说让孩子学习的,首先是我们为人父母、老师、长辈先做到,在生活当中表演给孩子去看到,那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被这样环境、这样家风、这样言行感染到了。         孟子讲:"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说我们尊敬他人、礼敬他人,别人也会礼敬我们,进一步甚至别人尊不尊重我,我都尊敬如他人,就是让我们对一切人都恭敬,所以礼真正做到那方面,那就是“自卑而尊人”,那样我们就从普通人就可以提升到君子、贤人乃至圣人的境界了。         孔夫子幼年的时候,就陈设了礼器,学习模仿行礼的仪容举止 。后来还专门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后来在鲁国做司寇,代理着相国的职务,他侍奉君王严格按照礼节行事。每次走进周公的太庙,每一件事情都虚心向人家请教,生怕有失礼的地方。经常和弟子研习礼仪,而夫子平时容貌很舒畅,神色很愉快,看起来温文尔雅,但不失威仪。外面虽然恭谨,可是心里安泰自然,平时生活习惯都按照礼仪去做,比如席子放得不正,他就不肯坐下。可见圣人对于很小的事情都注重。         礼 ,是德之规范、教人履行人伦职责。《说文解字》上说:“礼履也。所以祀神致福也。故礼字从丰,丰行礼之器皿也”。礼的本体,以敬为主;礼的作用,以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但和必须以礼为前提下的和才真正的和。“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了。因时间关系今天就与大家分享这么多,感恩大家聆听!有说的好的是祖宗智慧,说的不好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