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联系,不代表忘记

不联系,不代表忘记

2020-01-08    12'03''

主播: 月亮姐姐🤘🏼

167 0

介绍:
有人在朋友圈感叹:好友列表里的人越来越多,时常联系的却越来越少。 一回头,才发现很多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默默退出了我们的朋友圈。 深有感触。 席慕容说:回顾所来径,只剩苍苍横着的翠微。只有少数人,会陪你一生。 01 前阵子因为一场同学聚会,加了一个老同学的微信。 我们老家在一个县城,高中那会做了一年的同桌。 我俩经常一起去上洗手间,一起去食堂吃饭,冬天很冷的时候还会缩在一个被窝。 上大学之后,我们失去了联系。 那天晚上,我十分兴奋地找她聊天。 疯狂地打过去几段话,过了一个多小时,对方才简单回复了几个字。 很显然,手机另一头的她对我的叙旧,没有多少兴趣。 她的冷静、客气,一瞬间把我那股子“把酒话桑麻”的热情全浇灭了。 当时心里觉得很失落,是不是因为没有经常联系,这份感情变淡了呢? 想起我的一个同事,她是公认的社交能手。 喜欢跟人聊天,会努力地维持跟所有人的关系和距离。 她会给朋友圈里每一条动态点赞,擅长在评论里各种夸人。 大家都觉得她人缘挺好的,但她却说自己很孤独,没有几个真心朋友。 那时候我也意识到,她的朋友圈,我并不羡慕。 因为那些通过刻意维持而来的感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牢固。 什么才是好朋友?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回答,我十分认同: 虽然很久才能见一次,但每次见面既不会感到时光让我们缺失了共同语言。 我们也不需耗费精力去解释彼此不在时发生的那些事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昨天才刚刚一起喝茶聊天过。 其实不是时间容易冲淡感情,而是容易被时间冲淡的,不是真的感情。 02 大概每个人的好友列表里都有那么几个人。 你们不常闲聊,朋友圈的互动甚至比不上普通的同事。 他不会频频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但每次找他,都不用担心很久没联系带来的尴尬。 好友阿爽和我就是这样的关系。 两周前,表姐的工作室要重新装修,找了好几个设计,一直没拿到满意的方案。 我给学设计出身的阿爽发了条消息: 大姐,这几天得空不? 过了几分钟,那边发过来一个委屈的表情。 阿爽说: 你一找我,准没好事。 想想的确是这样,我是个很懒惰的人。 如果不是遇到麻烦或者碰上过节,我经常好几个月不会找她聊天。 上一次联系,还是10月份的时候去杭州出差。 那天晚上我没赶上去宁波的最后一趟高铁。 接到电话的阿爽二话不说带着老公,从宁波开了三个小时的车到杭州高铁站接我。 碰面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点了,这个姑娘急躁地冲过来把我教育了一顿: 还是那么没有时间观念,老是错过车。还好我离得近,要是在别的地方你可怎么办! 第二天一早六点多,又开车送我去见客户。 折腾了她一宿后,我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两个月之后再次联系她,又给她找了一个烧脑的活。 即便这样,阿爽还是痛快地揽下了。 表姐拿到设计手稿十分开心,一个劲地夸我这个朋友太靠谱了。 我也没跟阿爽废话太多,“辛苦你了大姐!下次来深圳请你吃大餐。” 那边回复:“您这声辛苦,可像极了你以前帮我写那些烦人的宣传稿时,我对你的慰劳,哈哈哈哈。” 每一次化解了麻烦,我俩又迅速地回到各自的生活。 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 没有多少寒暄,彼此却觉得很舒服,也不会担心那个人会走远。 因为我们心里都明白:见或不见,依然想念;联不联系,都没忘记。 03 高晓松说过一段自己在极尽落魄时,找朴树借钱的往事。 十几年前,高晓松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过着名利双收的生活。 然而到了中年,他在事业上遇到了瓶颈,穷困潦倒。 高晓松跑到音乐公司寻求发展,得到的却全是拒绝。 慢慢的,生活开始捉襟见肘。 于是,他找到了曾经的好友朴树。 一向不爱说话的朴树听说了情况后,只回了高晓松两个字:账号。 没过多久,高晓松就收到了一笔15万元的转账,正是这笔及时的钱帮助他度过了那段窘迫的日子。 他俩最初认识的时候,高晓松已经凭着《同桌的你》在业内有了一定的名声。 而朴树,只是一个喜欢音乐的辍学青年。 高晓松欣赏朴树的才华,便二话不说自掏腰包,先帮朴树录了两首歌。 为了能签下朴树,特意成立了麦田音乐。 朴树不爱说话,不爱表达,但高晓松却是那个懂他的人。 2003年,发布完歌曲《生如夏花》之后,朴树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期间两人多年未曾碰面,但当高晓松遭遇危机的时候,朴树会毫不犹豫地伸手。 人在失意的时候,旁观者会变多,朋友会变少。 对高晓松来说,朴树是那个真心的人。 如今,两人已走过了20多年的岁月。 谈起过往,依然有说不完的话。 真正的朋友,不需要时刻陪在身边,不需要过多的寒暄问候。 而是只要你需要,我始终都在。 电影《一路顺疯》中,有一段这样的话: 人的一生,就像一辆车,从起点开往终点。 沿路有人上来,有人下去; 有的结伴同行,有的挥手告别。 人来人往,是生活的常态。 中途告别的人,我们无力挽留。 到了分岔口,只管温柔道别就好。 因为真正的感情,从来不需要刻意地联系和维持。 而是你们都有各自的世界和朋友圈。 为了生活各自忙乱,又互相牵挂。 你如意的时候,我替你开心; 你失意的时候,转身我就在你身后。 这样的知心人和感情,愿我们都有。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