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千零一夜·第74夜《姜文:走,上楼去看看》

我的一千零一夜·第74夜《姜文:走,上楼去看看》

2014-07-06    16'17''

主播: 素瑾。

2230 57

介绍:
姜文:走,上楼去看看 摘自:肖全 著 《我们这一代:最初的面孔》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4年4月出版 北京的三环路边,各种楼房密密麻麻,在一片家属楼里,有一处白墙红顶的小楼。 来来往往路边的人,都弄不明白这里到底是“老干部活动中心”还是住家,因为外面没有挂牌,而路边却又停了几辆小汽车。 我和李尔葳推门进去,眼前是一个客厅,一位小姐端坐在桌前值班,左右两边都是办公室,这里面人来人往,显得工作正在紧紧张张地进行。一位穿着干净的小伙子跟李尔葳打招呼:请稍等一会儿,大哥正在忙。 我明白,他说的“大哥”就是姜文。小伙子按“大哥”的吩咐带我们楼上楼下四处参观。这位“大哥”的办公室在二楼,是一间仅有普通阳台那么大的房间。里面只能放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走出玻璃门,前后有两个大平台,是一楼的屋顶。 这幢神秘的小楼很快参观完了。“大哥”还在忙。我开始看那些贴在一楼两间房里的各种电影海报,这些海报和工作照片,全都与姜文历年来拍过的戏有关:《红高粱》《芙蓉镇》《本命年》以及他的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 看完这些海报和照片,“大哥”的称呼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足足等了半个小时后,我们才走进了“大哥”的房间,原来这里是一间装修得十分豪华的放映间。 姜文与我握了一把手,很认真地看了我一眼,几乎没有一点儿笑脸,就又转过身玩着他手里的两个遥控板,他正在操纵一堆先进的光盘和录像系统。 他一会儿把画面切到一部有名的电影上,一会儿又把画面切到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上。 他转过头来:你们请喝水。 当画面出现他的影片时,他竖起耳朵听喇叭里传出的音响:锉刀的声音、拉抽屉的声音、玻璃窗被打碎的声音。 我听很多人说过《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影片。我在上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剧组集中的第一天晚上,与张艺谋、吕乐、王斌等一帮人,半夜1点多出来吃夜宵。 张艺谋谈起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喜欢这部电影,首先这部片子很激情。 王斌说:我不喜欢。 张艺谋接着又说:的确不错,姜文很懂戏,在一些镜头的处理上,往往很多老导演也难以控制。另一点,这部片子拍得很有个性,激情和个性是很重要的。 姜文停下了手中的活儿,开始和我们静下来交谈。他首先看了我带去的一些《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剧照和一些我的肖像作品。 他一边看一边评论:保田的造型不错,李雪健也挺好。而对巩俐这位《红高粱》里的老搭档,姜文则只字未提。在看过我的肖像作品后,姜文说了一堆好听的话,表示以后要一起练练。他说:我这儿刚刚成立这个公司,名字就叫“阳光灿烂制作公司”,我喜欢这个名字。我正在准备下部戏的拍摄,一个是“汪精卫”,另一个本子是讲猪的。我们一看表,时间不早了。他说:这几天,我事儿挺多,过些天要去参加香港电影节,你想想找个什么场景,我们来拍照片。他看了我的照片后,认真起来,知道这是在工作,而不是一般性的记者采访,可以瞎应付。 走,上楼去看看,他说。我把机器装满“子弹”,我们在楼上练起来,越来越疯。姜文说:肖全,你到楼下去,我站在房檐边上。在马路上,我用210mm的长焦看这“小子”,我调动着他前前后后,穿过铁栏杆。姜文十分配合,我俩都挺过瘾的。 姜文有些收不住场了:肖全你再跑一趟,为我们哥儿几个拍一张公司的合影。 两天后我又去了,他们几个“领导干部”专门集中在一起,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在饭桌上,姜文说:待会儿我们全都听摄影师的。 我把他们拉到宽广的三环路上,这几个全是1.80米以上的大汉。我按了一通快门,姜文在人群里一点儿不显示自己,但他往那儿一站,就是特别“抢戏”。我花了十几分钟结束了工作。接下来,我提出要看《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安排好,让人给我泡上茶,就和我握手告别了。 我独自一人在姜文的放映间里,把音量开得很大。我知道,这是在享受很高级别的待遇。 两个多小时,我眼睛不停地注视着画面,耳朵里传来刺激、逼真的音响。 姜文的确是电影这行里的天才。尽管影片里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可是他的才气、他强烈的冲戏,却无可阻挡地在整部影片中扩张。 作为演员,姜文在国际影坛上风头大出,可他没能拿上一个耀眼的大奖。 作为导演,他却让一个首次上银幕的“小姜文”(夏雨)戴上了“威尼斯影帝”的桂冠。在我看来,姜文是中国20世纪末21世纪初最有希望的电影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