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2017-08-16    06'44''

主播: 澈燚

41 0

介绍:
[玫瑰][玫瑰][玫瑰]心理每日一点: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家萨提亚将人的人格特点分为五类: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一致型。     讨好型人格往往表现为很殷勤,让人感觉好像对你有所祸心,其实他只是想通过他对你的好换取你对他的好而已。 讨好型人格特征: 讨好是不自信、依赖他人的表现,具有讨好特征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抬高对方、贬低自己,使自己处于弱势地位,这样别人才不会嫉妒自己、攻击自己,甚至会保护自己,自己心里才能感到踏实、有安全感。在说话的语气和行为举止上也处处小心,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从而满足他人合理甚至不合理的要求,以取悦于对方,让对方配合自己制造和谐的气氛,但是他们潜意识里有种潜台词,那就是——我为了让你满意、高兴,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请你不要责备我,即便我做错了事甚至没有做该做的事,请你不要嫉妒我、攻击我,如果能够保护我就更好了。 处事方式: 因为讨好型人格具有上述特征,这类人群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经常被强势的、个性突出的人(也就是自己讨好的对象)的意见所左右,如果所处理的事情之前没有遇到过或者自己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由于时间紧迫会直接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时讨好的人会摆出一副学习的姿态,抬高对方,认为对方是权威,而不与对方讨论,找出对方的漏洞,将问题向更完善的方向推进,因为这种方式会被他认为是不尊重对方,从而偏离讨好型的特质。 弊端 讨好型人格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非常温和、舒服,但同时会让人觉得依赖感太强,过于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而忽视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放弃了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相的权利,放弃了与别人争论的机会,这样事情的结果不是自己主导下产生的,事情实际上由他人完成。给自己造成的后果是压抑了自己的需求,不能发展自己的创造力,一辈子都为别人活着,当别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时候会有委屈和愤怒,但又不敢表达出来,如此就会对身心造成极大危害。 改善: 1、处事的方式 自己照顾自己的人生,不能假手于人。 做事的时候着眼点放在事情本身,不要在没有开始的时候就想到做错事的严重后果,从而畏手畏脚,导致没有想清楚的时候轻易地听从别人的意见,让别人承担实际的责任,要从事情的开始到结束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度和持续的思考,让自己真正的思想贯穿事情的始终,即便错误也是有收获的,要知道在学习做事情的时候犯错误是常态,甚至根本就没有对错,在错误中学习,学习中才能成长自己,因此要勇于做事,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做错比不做要好得多,这样才能快速提升各项能力; 当他人提出意见时,尊重对方对事情的关注和提出的宝贵意见,同时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审视对方的意见,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先思考,不清楚时诚恳地跟对方讨论及请教,根据讨论的结果完善自己的方案并最终完成。 2、与人交流的方式 不过度关注他人的态度,清楚当下自己的角色,站好自己的位置,分清人生三件事,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与人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区分亲密关系、朋友关系、一般关系三个社交等级。 讨好型的人,往往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和别人“界限不清”,所以你需要分清楚你的社交关系。 如恋人或闺蜜这样的亲密关系自然可以“近”一些,多付出一些,很可能就会得到同等的回报。而在朋友关系和一般关系中,你在做事之前,就要问清楚自己:我是否真的愿意去做?如果不愿意,可以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和说:不。心理学称之为:“没有敌意的坚决”。毕竟你的精力有限,需要爱更多值得你爱的人,对更值得的人去付出。 所以,与其去爱别人,不如去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与你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人因心理学受益![爱心][爱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