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之自信

迷之自信

2018-12-19    07'41''

主播: Radiocity

251 1

介绍:
迷之自信 是个特别好的词汇,因为真正的自信,都是迷之自信。 迷是指自信的来源不明确,但是你发现了吗?有明确来源的自信都很可疑:如果自信建立在有形的物质上,那么有得必有失,房子塌了,车报废了,存款被冻结了,自信也就没了。如果自信建立在无形的外界评价上,这比有形的财富更不靠谱,诋毁还是赞誉,那是说变就变。 如果自信建立在身份或地位上,还是不靠谱,三十年河东河西,一不小心摔下来怎么办? 如果自信建立在过去的荣耀和成就上,这看起来靠谱多了,毕竟谁也没办法否定已经发生的事,但世事起起伏伏,内心状态也会受影响。 同样一件事,比如名校毕业,看你在什么环境中跟谁比,如果你所在环境中全是常春藤毕业的,这就无法成为你的自信来源了。 再比如,奥运冠军是很高的成就吧,但如果退役之后没办法良好融入社会,也很难用昔日的辉煌再支撑自信。 这里有个逻辑,人们普遍会认为:只有我做到了某些事,才可以自信。是现实往往是:你只有自信,才能做到某些事。 正好反了,如果是前一种逻辑,做到了才自信——做不到——不自信——更做不到——更不自信……恶性循环下去。 而后一种逻辑,自信会增强事情的成功率,然后就很容易沿着一条不断有成就感奖励自己的路,而使自信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准。 尤其互联网时代,一个人成功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他很成功” 越成功,就越吸引更多的资源人脉影响力,然后就越成功…… 同理,自信也是这样,越自信就越自信,越自卑就越自卑,进去就出不来的一种循环。你到底开启的是何种循环,一开始第一下,是很重要的。 心理学说6-12岁是获得成就感还是自卑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受到了足够多的鼓励和关爱,人就会倾向于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明的,就形成了最初的自信。相反这时期受到了很多负面反馈,比如被挑剔或嫌弃,则会滋生出很稳固的自卑。 但是就算你有个灰色的童年,但成年之后,也是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也就是说——把自己放置在自信的良性循环中,这是可以做到的。 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除非你现在什么都不做,不努力不争取,那么你的过去就决定了你的未来——凭什么!不觉得很憋屈么? 知耻才能后勇啊。所以,要坚定信念,跳出之前的循环。 提供一些保持自信的小技巧 1,不可证伪 如果我们希望具备一种持久的,稳定的,颠扑不破的自信,最好的方式是,把自信建立在某种不可证伪的事情上,比如:上帝爱你,佛祖会保佑你,你是被祝福的人,总有好事情即将发生,生活总会给我惊喜……坚信被上帝宠爱着,毫不怀疑这一点,因为永远也不会有个上帝真的跳出来,在你面前翻白眼,说“我不爱你。”而凭什么相信上帝爱你?没有理由,强行种植的信念,你每天对着镜子重复一千次“上帝爱我”不由得你不信。 2,无限放大美妙瞬间 如果你对所在的城市一直有一种非常稳定的安全感和亲切感,而这种感觉的起点,就在于,当年你刚来到这里,就深深的感觉到,被这个城市拥抱了。 有可能那天恰巧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你把这一瞬间不断的放大放大,反复回味,把这种巧合而主观产生的美妙瞬间一直镌刻在内心,念念不忘,然后就演变成,对这个城市深刻的亲切感了。 自信也是一样啊,只要有一口英雄气,含住,永世不忘。 3,自我接纳 其实自信和自卑,归根结底还是自己跟自己的事,与外界无关,一个人如果能够时刻保持跟自我的稳定连结,能时刻感知到自我的存在,那么随之而来的自我接纳,自我关怀,就理所当然了。当你注视着自己的时候,也就渐渐相信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