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曲]愿你出走半生,仍能归来~文/如月如月

[催眠曲]愿你出走半生,仍能归来~文/如月如月

2017-06-08    08'59''

主播: 很宇宙

1487 43

介绍:
愿你出走半生,仍能归来~文/如月如月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莫名喜欢这句话。 少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阶段,因为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因为有着对这世界最简单最纯粹的爱。 只是后来,我们渐渐离开,越走越远。有的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背影,有的出走半生却又归来。归来时,仍是有着赤子之心的少年。 《追风筝的人》结尾处,在一群孩子中追风筝的阿米尔,仿佛又变回了十二岁那年,和哈桑一起放风筝的那个少年,他的心中,幸福地响起当年哈桑对他说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而此时的阿米尔,已是年近不惑之人。由此我想到这句话: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阿米尔曾因内心的嫉妒、自私、懦弱等背叛过对他绝对忠诚的朋友哈桑,也曾因为不够成熟远离信仰,还曾因为战争和动荡逃离祖国。这些,都是阿米尔的出走。他出走很远,到了大洋彼岸,出走很久,几近半生。他一度远离的,是那个真实的自己。在异国他乡,他拥有优裕美满的生活,有自己的事业成就,他本可以这样平静度过一生。但当拉辛汗呼唤他:“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他仿佛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呼唤,于是,不顾一切地踏上归途,不顾一切地开始了自我救赎。当他回到多灾多难的祖国,在经历苦难的同时找回信仰,且冒着生命危险把哈桑生命的延续索拉博带到他的生活中,然后成为一个追风筝的人时,阿米尔终于完成了自我救赎,回归那个真实的自我,成为一个人格更为健全的人。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让我们禁不住要那个出走归来的人喝彩,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途。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曾经不知道自己的归期。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曾经不知道有几人能乘月而归。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曾经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的归程。 我们知道自己的归途么?也许许多人终此一生都在忙碌追求那些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离当初的那个少年越来越远。走得太远了,竟忘了为什么出发。没有醒来,更不会迷途知返。 其实,一直以来,有很多人都在寻觅一条路,回归真实的自我之路。他们出走半生,终又归来。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出走半生,终于在四十一岁时辞去彭泽令,守拙归园田。归来的他,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就是他少年时爱丘山的模样。 苏轼被贬黄州,壮志难酬,沙湖买田,途中遇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四十六岁的他既不归于田园,也不归于朝廷,他归于自己内心,归于那个豁达的自己,晴也好雨也罢,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无所谓了。吟啸徐行,岂不少年? 阿米尔出走半生归来,又成了当初那个放风筝的少年。 “妙书”的朋友说自己二十一年没买书,也没阅读了,其实我这些年来也只是随心所欲地看一些闲书,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如今我们一起徜徉书海,走近文字,感悟人生,我们是在慢慢找回那个丢失已久的自己。沉浸于文字中的我们,会被书中精彩的情节吸引,挑灯夜读,或辗转反侧;会被书中的一个细节打动,开怀大笑,或眼泪滂沱;会因其他人已完成书评而自己未完成,着急得像个未完成作业的中学生似的,半夜爬起来码字。这样的时候,我们暂时忘了世事喧嚣,生活琐碎,工作纷扰,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告别多年的安安静静、读读写写的少年时代。这份简单而纯粹的热爱,在于我,是一种内心的需要。 也许你已走得太远,丢了自己,也许你已离开太久,忘了曾经。 我都只想对你说,愿你出走半生,仍能归来!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