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寺的一念茶缘

朱雀寺的一念茶缘

2019-04-30    09'30''

主播: 阳光女🍏

263 1

介绍:
有朋自远方来,一位导演喜文擅诗,一位老总喜茶乐思。问及安康有何好茶园去看看时,不加思索地约定朋友们登牛山到朱雀寺去喝茶听禅。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崔伟任金州刺史,保土安民,深得百姓拥戴,为之建祠,修庙于牛山,便有了朱雀寺的前身。随着历史的朝代更迭,寺庙也历经了多次的修缮,终于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放晴后的山林,天空湛蓝一片,所有的新绿都在积极地向来客们展示着自己的勃勃生机,清洌的空气加上几声蝉鸣鸟叫,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让人抛下三千烦恼丝顿生惬意。走了1个小时的盘山路后,树影斑驳中隐约看到了寺里的山门。 进入院门,满眼绿意盎然,竹质的簸箕依次排开,嫩绿的鲜茶叶在阳光中自然萎凋。浓郁的玫瑰花香飘荡在寺院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不得不去注意到那一屉屉的芳芬怡人的玫瑰。禅心师傅早早在寺院禅房里备下茶席。拜见过住持通和大师后,我们一一入席落座。师傅煮开一壶水,水落之处茶香四起,一汤既出,众人们迫不急待地持杯啜茶,品起了心念以久的朱雀寺红茶。 说起与朱雀寺红茶,我相信今生注定会与她有缘。在如今的安康,喝绿茶是绝对的主流,红茶略显小众,市面上销售的红茶也多因树种或制作工艺等原因,表现平平。爱茶的发小发了一段视频,在央视的《信用中国》栏目中介绍到安康的朱雀寺红茶,看完后便有了寻源求茶的一念起。于是便有了与朱雀寺红茶一次又一次的缘缘邂逅。 茶是很讲究环境的植物,“高山云雾出好茶”是共性认知。寺庙的茶园是从1200米起至到牛山最高海拔1450米处,相对的高海拨,加上牛山的气候、水质、雾霭和沙砾土壤,都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山间植被的多样性,茶树是已有明显主干的老茶树,这些特定的因素都决定了朱雀寺红茶的优异品质。从立春到春分,山下已是春意一片,山上茶园的白雪还尚未融尽。谷雨时分,山下的绿叶已卖进了尾声,山上的茶叶才开始采摘制作。饱饱睡足了一个冬天,茶芽中累积的内含物质更加丰富,为后期好茶的制作造就了很好的原料。 朱雀寺红茶在加工工艺过程中,也是有别于安康其他地方产的红茶。因多用一叶二叶制成,干茶条索紧实细长,色泽黑褐油亮。茶气明显,轻闻有淡雅花香,如仕女轻移婀娜,清秀空灵。茶友们静心静思,等水至三沸,从杯边循环注水而入,待茶润汤出,茶香冲天而起,随茶雾弥漫开来,顿使满室生香。观茶汤金黄明亮,如金珀烨烨流动。细细品饮,入口微甜,花香在口腔中冲旋萦绕,让人饮而忘忧。此情此景,想起安康诗人张定敏为此茶写过一句诗“一碗红汤进妙境,全无俗念笔生花”形容犹为贴切。 围坐品饮间,通和大师为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宣讲佛法因果慈悲,参禅布道。众人在茶境中入禅意,此时世间万事万物蜕却表象,简单而坦然地呈现,思绪豁然开朗,身心涤尽万丈红尘,了无尘埃。品茶让人身洁,禅语让人思远。在一杯茶中观朗朗乾坤,看大千万相。大师将茶和天地、人文相结合,把茶、禅放在天地大道的时空中来论述,这不正是通达了“茶禅一味”的境界。 时过午后茶香渐淡,朋友们起身向禅师们告辞。临行时我与禅心师傅握手时,注意到因制茶的劳作艰辛,师傅双手布满厚茧,心中顿时有了不忍不舍。常说茶有三次生命,第一次生命来自大地,第二次生命来自制茶人。我想只有真正的爱茶之人才能忍得住这样的清苦,给予茶叶第二次的生命吧。于是,我将寺中的红茶带回了南木茶庭,想着让更多懂茶的人,在缘起的一念间,在爱茶人的情怀中,璀璨绽放她的第三次生命。 有茶便有了缘,便有了连绵的思念。每次登牛山品茶,茶香留在心中,一念而起的茶缘也留在了心中。 写于2019年4月28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