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名人的中秋 异彩传神千载点亮中秋节

史上名人的中秋 异彩传神千载点亮中秋节

2021-09-21    20'01''

主播: 心泉🎻

315 0

介绍:
史上名人的中秋 异彩传神千载点亮中秋节 日月轮转,一年容易又中秋!围绕着中秋节,有多少中秋故事,有多少民俗传说,有多少神奇事儿呢?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嫦娥、李白、唐玄宗、苏东坡,他们的中秋散发着异彩。一起来回顾,玩味中秋明月,快乐中秋节。 一 嫦娥奔月 凡界通仙界的民俗传说故事 第一个想到的中秋节名人将是谁?非嫦娥(古称姮娥)莫属。在中秋节的民俗传说故事中,嫦娥粉丝最多,年代最久远。几千年来,她牵系着中秋和超时空的遐想,成了中秋故事中的典故。 和嫦娥并肩出现的是后羿,相传他们都是神的使者,下世救人。在尧的时代,天上十个太阳为妖作乱,一齐升上天空,让人间几乎成为焦土。尧将射日的大任交付给后羿。后羿神勇超人,一连射下了九个太阳,为人民解决了困局,成了英雄。受到人民爱戴的后羿成了有穷氏国王。美如天仙的嫦娥是她的王后,温柔又贤慧,母仪天下。 昆仑山西王母有长生不死的仙药。后羿上了昆仑瑶台请求西王母赐仙药,西王母赐给他一份仙药。这一份仙药一人吃了可以升天,若是两人各服一半,就能在凡界长生不老。仙药取回后,在仲秋望日满月时他们的人生发生了剧变。 据上古三易之一的《归藏》记载,嫦娥服下西王母的仙药,飘飘然飞升,奔月成了月中仙。三易之一的《连山》记载说嫦娥窃药服下而奔月。为什么嫦娥一人服下了仙药呢?他俩不是一起下世的伙伴吗?因为后羿仗恃(shì)着自己射日的神技,渐渐变得骄奢淫逸,不把百姓放在心上,做出种种危害百姓的事。嫦娥唤不醒陷入迷途的后羿,也不能让他长生不死残害百姓,就把仙药饮下,独自回天去了。 从夏朝以来,超越了四千年的岁岁月月,嫦娥奔月在凡界和神界搭起一条“通仙桥”,让人不忘仙界、超凡界的存在。仙凡不同界,要靠修炼提升,中国文化中始终传承着修行文化,神迹一直为道德超越凡界层次的生命示现,让人突破迷境往上提升。 二 李白的中秋 秋月落桂子 寻仙求道 李白外号“诗仙”,他的一生轶闻很多和他修道成仙的心路有关。在李白出生前,他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他,因而李白的字叫“太白”。李白初次进京时,贺知章见他奇姿不凡,看他的《蜀道难》,更是连四度赞叹李白是“谪zhé仙”。这些事都蕴藏着李白与仙界相连系的讯息。李白的许多诗歌中一再显现他衷心追寻“骑龙飞上太清家”,和黄帝一样返回天界的衷曲。 对于人间中秋,李白毫不感兴趣,引他留心的还是仙界的事,像是中秋明月夜,月中落下桂子这样的事情。李白的时代,唐玄宗天宝年间,杭州的灵隐寺就有过月中雨桂子的神奇事儿(见《武林灵隐寺志》)。还有杭州地方志也记载,在明月皎洁的中秋夜从月中落下神奇桂子的事。这种桂子天生能量强大,一种即活,子叶柔长,即使在寒冬仍然翠绿劲秀不凋。传说月中吴刚伐桂的那棵桂树就具有神奇的能量,被伐的伤口马上能愈合。 月中落桂子,可遇不可求,李白的诗中记下“桂子落秋月”奇迹:“还闻天竺寺,梦想怀东越。每年海树霜,桂子落秋月。”(《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李白听闻中秋月中落下桂子来,更坚定他寻仙修道的志向。他对好友崔十二说“待我来岁行,相随浮溟渤”,来岁我们一起去溟、渤海上游,展现他寻访海上蓬莱仙山的系念,展现他一向修道的志向。 “桂子落秋月”的奇事,在唐代之后并没有绝迹,在宋、明都有记载。江南杭州是赏桂的好地方,杭州庙寺一直是月中落桂子的名地,神迹应该是显现给道中人吧。《佛祖统纪》记载,宋仁宗天圣五年八月十五夜,法师遵式在天竺寺遇上天下桂子雨,降落庭殿,他取了桂子仁播种林下,作了桂子之诗。 南宋理宗年间的进士舒岳祥在一年中秋就逢上了这奇事。那年中秋的月色非常明亮皎洁,他在夜读时突然听到屋瓦上响起冰雹撒落瓦上一般的声音。他祖父开门到庭中查看,然后告诉他说“此月中桂子”。(《涌幢小品》) 明代礼部尚书朱国祯(公元1557-1632年)游天台山时,让随身童子在庙寺西庭捡了二升桂子,桂子“大如豫章子,无皮,色如白玉,有纹如雀卵,其中有仁”,咀嚼下有芝麻气味。他看到散落砖隙的桂子,十天左右就长出树来。(《涌幢小品》) 三 唐玄宗中秋游仙宫 凡间证游迹 在古书中记载了唐玄宗上了广寒宫的故事,如唐人柳宗元的《龙城录》、唐代《开天传信记》和明代周楫(jí)《西湖二集》中都有相似的记载。 唐玄宗擅长吹奏玉笛,他吹奏的《紫云曲》,乐音清越优美,不同凡响,这是玄宗在一次游月宫时听到的仙曲。一年八月中秋,月色皎洁,引得玄宗兴起一个美丽的遐想,他问身边的高道叶法善:“可到得天上赏月吗?”叶法善听了玄宗的心愿,一挥手从宫殿玉阶前化出一条白玉桥,一直延伸到天际。他对玄宗说“可以去!”于是叶法善带领玄宗上桥,很快就到了天上月宫。 那月宫的门楣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六字金书。高大的玉桂婆娑摇曳,树的周围有几位仙女吹奏着《紫云曲》、舞着《霓裳nícháng羽衣》之舞,非常美妙婀娜,风姿绰约! 玄宗听到仙曲非常欢喜,他一向精通音律,一面聆听一面速记曲子的声调节奏。这时的月宫景象让玄宗起了吹笛的雅兴,然而他的玉笛留在长安寝殿中。叶法善就向空长啸一声,玉笛应声即到了手中。于是玄宗在白玉桥上吹了一首曲子,这时他往下俯视,看到的是潞州城。玄宗随手拿出数文金钱投向下界的城中。他们在月宫逗留到半夜,当他们回返皇宫后,那白玉桥随即隐去了踪影。 过了十天左右,潞州官府上奏一道祥瑞的记闻:八月中秋有天乐临城,同时降落金钱数文,一并上呈。玄宗一顾那数文钱,果然是自己投下的金钱。当后代的人听到唐玄宗流传于世的仙界之乐《紫云曲》和《霓裳羽衣舞曲》时,往往能遥想起广寒宫的传说,仙乐宛然是神界留给人间的开天门符契。 四 东坡的《水调歌头》传递生之勇气 宋代的明臣、大文豪苏东坡(苏轼)一生的行迹和诗词在史上得到的注目,少有人能出其右。宋代人说过,中秋词自从苏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到了元代,《水浒传》中的中秋流行歌曲就是东坡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是东坡41岁(公元1076年)的作品,那年他在密州过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了这篇《水调歌头》,并遥寄给亲爱的弟弟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水调歌头》中,东坡表达了想修道又恐高处不胜寒的心境,此篇作成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几乎成了代代人的中秋代言。东坡的人生起落非常坎坷,他的中秋夜也是一样跌宕起伏。另一个中秋里,他有截然不同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受:“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词三首·中秋月》) 东坡此词道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惶(huáng)然,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形成对比。东坡的人生跌宕坎坷,他总是豁达转化了危机。转化坏灭找寻出路,从苦痛中酝酿出不败的生命勇气,正是他一生给人的启示,他的中秋词也展露这样的精神。 从来的中秋夜,不会都是一样的月光,有时月明,有时月隐。不管是月明月隐,不管天上或人间,年年中秋故事的积淀,展现不同的人生情味与境界,恰似把人生的意义说遍。中秋月夜,有千里共婵娟的情歌,在人间道流传;千古以来,更有清扬悠越的修道之曲,代代传递着中华shen传文化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