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艾滋病(AIDS)患者被“治愈”?

第二位艾滋病(AIDS)患者被“治愈”?

2019-03-11    09'44''

主播: 干细胞之声

170 2

介绍:
在与艾滋病抗争的数十年中,人类或许终于发现了第二位击败艾滋病的患者。3月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伦敦一名男子在接受对HIV病毒具有抵抗性的干细胞捐献者的移植后,他在近三年后接受的广泛测试无法检测出其体内含有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 一年多以来,这位身份尚未公布的“伦敦病人”都没有再服用控制HIV病毒数量的药物。如果他能继续保持检测不到HIV病毒的状态,他就会成为第二位治愈了艾滋病的患者。 史上第一位治愈艾滋病的是“柏林病人”蒂莫西·布朗(Timothy Brown)。2007年,美国人布朗在德国柏林接受了治疗白血病的干细胞移植,随后体内HIV病毒也下降至检测不出的水平。 但在布朗之后,研究人员都未能再治愈其他艾滋病患者。曾在伦敦大学学院(UCL)治疗“伦敦病人”的拉文德拉·古普塔(Ravindra Gupta)表示,这一病例终于证明“柏林病人”并非反常现象。 古普塔介绍说,“伦敦病人”在2016年5月接受了干细胞移植,从2017年9月开始停止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至今病情不断缓解,但尚不足以确认痊愈。例如美国密西西比州一名婴儿在出生后也接受了积极的药物治疗,但在停止服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23个月后再次复发。 墨尔本大学彼得·多尔蒂感染和免疫研究所主任沙伦·列文(Sharon Lewin)等艾滋病专家警告说,这两位病人采用的方法过于危险,代价高昂。他们都患有需要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疾病:“柏林病人”布朗患有白血病,“伦敦病人”于2003年被诊断感染HIV病毒,2012年确诊患上霍奇金式淋巴瘤。 这些捐献者拥有一种CCR5delta32基因突变,使得他们不易感染HIV病毒。从父母双方均继承CCR5突变的人即使密集接触HIV病毒后也不会感染艾滋病。大约不到1%的欧洲后裔携带两份突变。 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度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近3700万人正感染HIV病毒,2170万人正在服用延续生命和降低传染的相关药物。 当艾滋病病毒借助人的不正当性行为,或者通过受污染的注射器进行静脉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后,首先攻击的目标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T - helper cell)。 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人类免疫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它是协调者,可以通过传递化学信号刺激机体产生专一的抗体来抵抗入侵者,还能控制人体免疫系统中其他几类 细胞的发育。 入侵体内的艾滋病病毒颗粒,由蛋白质及核糖核酸(RNA)组成,RNA上载有整个病毒颗粒的遗传信息。 由于辅 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着识别艾滋病病毒的受体,能与艾 滋病病毒发生结合。这种结合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就像一把钥 匙只能开一把锁那样,严格匹配。一旦病毒与受体结合,可怕 的事情就发生了。病毒将自身的RNA注入到辅助性T淋巴细 胞中,再通过反转录酶将RNA转录成DNA,合并到辅助性T 淋巴细胞的DNA中。 进入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病毒DNA 并不马上兴风作浪,它可以保持相当长时间的缄默。可是,一 旦机体的免疫系统为了抵抗其他新的入侵者而被激活后,被 感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便会大量繁殖,从而产生无数艾滋 病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从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释放出来, 一方面杀伤大量的T细胞,造成免疫系统的第一防线崩溃,另 一方面进一步攻击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最后彻底摧毁整个 免疫系统,使机体丧失免疫功能。 实际上,艾滋病的正式名称叫“获得性综合免疫缺乏症”, 它正是因为能够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所以才获得了这样一 个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