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微散文】征文16期《葫芦秋影里》作者:阳夏村夫

【在场微散文】征文16期《葫芦秋影里》作者:阳夏村夫

2017-09-17    04'01''

主播: 朗读者阿尼苏

28 1

介绍:
葫芦秋影里 文/阳夏村夫     白露过后的一天上午,妻从老家带回一只葫芦瓢,我问她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还用它。她淡淡地答道:“习惯了嘛!”紧接着又说,“我从超市买来那只塑料瓢,小口小肚却杵着一个长把子,夏天太软,冬天太滑,总嫌淘米挖面不方便。”屈指算来,我快三十年没有见到葫芦瓢了! 初春,祖父在房前屋后,扎篱播绿,但种得最多的还是葫芦。葫芦开花了,一架雪浪花。游蜂穿叶恋花抱蕊,落在一朵五瓣黄蕊白花上一动不动,突然一阵小南风吹过,它闪开透明的翅膀飞起来,随即又颤巍巍地停在另一朵上。 乡下老家最常见的是凉拌葫芦。切丝(切片亦可),蒸熟,由绿皮白瓤变成了温润如玉的淡青色,晾凉,拌以蒜汁,淋几滴子小磨香油,吃起来清淡,鲜。 葫芦由白变黄,沿中线剖开,掏空,打磨,就成了葫芦瓢。坚硬,有金石质地,用手指弹之,铮铮然。用来舀水、淘米、挖面,乡下人去村代销点买东西,手里大多也端着一只瓢,用一瓢鸡蛋,换回过日子用的油、盐、酱、醋。 葫芦却未落下好名声。形容不爱说话的人,就说“闷葫芦”;形容某人故弄玄虚,便说“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形容行事不够妥帖,就说“按下葫芦浮起瓢”……《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把糊里糊涂判案的贾雨村称为“葫芦僧”,其所判之案也称之为“葫芦案”。——这些都太离谱了,我为这些颠倒了的葫芦的名声,觉得叹惋!(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