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之     寒露民俗说

平之 寒露民俗说

2022-10-08    04'42''

主播: 黎阳🐱

1515 6

介绍:
寒露民俗说 /平之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 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吃花糕、赏枫叶、登高、吃芝麻、斗蟋蟀、吃螃蟹、饮秋茶等。   吃花糕。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观红叶。寒露时节,香山赏红叶。秋风飒飒,黄护叶红。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饮菊花酒。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登高。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古时登高源于“避祸”。 吃芝麻。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斗蟋蟀。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吃螃蟹。寒露时节菊黄蟹正肥,吃螃蟹最佳时节。 饮秋茶。寒露至,秋天新茶最好。一壶秋茶,万钟情韵。 寒露养生,注意保暖! 2022年壬寅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