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故山千里外,别绪向谁言?【寒食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清明:故山千里外,别绪向谁言?【寒食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2017-04-03    08'02''

主播: 每天读诗词

3816 120

介绍:
向谁言 文|王臣 寒食寄郑起侍郎 【宋】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眠,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都是被贬官流离的人。心中一颗信誓旦旦的雄心就这样被生生折灭。留下无限离苦。“沧桑”二字即在这样的 事与愿违 和颠沛流离当中慢慢将人侵蚀。 此诗题为《寒食寄郑起侍郎》,正是作于杨徽之被贬官之时。郑起与杨徽之二人曾是同僚,却情如手足,极是难得。但要追溯二人缘分,也是有迹可循。二人的命数相似,曾一同被五代周的宰相提拔,入宋后亦同被宋太祖贬谪在外。 首句中“清明时节”即有涵盖清明前后时间之意,因清明是在寒食节之后二日,所以此句所言也就包括了寒食节在内。那日,他出郊春游,也是随众而作的事。 只是人一旦心意凄落,纵是满目秀锦也成沧淡。虽然是清明时节,本应车来车往,各自奔忙,此刻却是四下寂静,好不落寞。抬头则见柳映门。如此写来,让人恍惚觉得有一种空城外柳絮纷纷的惨然。 又有“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景似萧条,却有一番江南风味。烟水漫漫,云霭淡淡,也有微雨在落,淋湿了他视野里的草木城池。修竹寺,落花村,都是一派凄清。如此时令,如此风致,被杨徽之一一揉碎,化在墨里书写下,竟有了一种冷峭。 颈联二句诗即景抒情。已是寒食,天气自是清寒。因被贬官独自在外,心中甚是寥落,本想借酒浇愁,却无奈酒薄,醉也不成。“地迥楼高易断魂”一句“迥”字在句子里是“远”的意思。因是郊外,因在山城。所以,地广,人少,楼高,气渺。 景语皆情语。低靡心意再与周身萧条的景致相映,便使他愈加哀伤起来。待他登上高处去望,更是见天地之间一片苍茫,家业已是隔绝千里之外。心中别离的愁绪在这孤荒之地,也不知还可向谁言说。 诗里写道“柳映门”。柳何以映门?只因寒食这日开始,家家便开始门前插柳,驱鬼辟邪,讨个平安,讨个吉利。寒食与清明,自古即有门前与马车之上插柳,墓地里植柳,头上戴柳的习俗。 中国自古便有三大鬼节之说。三大鬼节即是指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人常惧鬼,又因自古即有的“鬼怖木”一说,且国人素爱柳,观音大士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所以时日长久之后,国人便形成一种以柳可以驱鬼辟邪的观念。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也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另外,柳条发枝正是在清明时节,这也是促成国人形成柳可驱鬼辟邪想法的一个因素。墓地植柳则是上古时便有的悠久旧俗。《春秋纬》中即有“庶人无坟,树以杨柳”的句子。宋张瑞义也有《倦寻芳》一词,提到插柳一事:“晓听社雨,犹带馀寒,尚侵襟袖。插柳千门,相近禁烟时候。鬓坠搔头深旧恨,臂宽条脱添新瘦。卷重帘,看双飞燕羽,舞庭花昼。谁共语、春来怕酒。一段情怀,灯暗更後。罨画屏山,今夜梦魂还又。愁墨题笺鱼浪远,粉香染泪鲛绡透。待相逢,想鸳衾、凤帏依旧。” 同时,寒食、清明为了踏青迎春,象征吉利,亦有男女戴柳的习俗。人们以结成球状的柳枝或柳叶戴于头上,民谚曰:“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鬓插青柳,寓意吉祥,且绿意盎然,充满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