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做一个苏粉呢?(上)

为什么不做一个苏粉呢?(上)

2018-01-22    05'22''

主播: 每天读诗词

1069 28

介绍:
作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大众情人”,苏轼以其独特的魅力千百年来俘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芳心。他被人们亲昵地称为“东坡”,抑或是被仰慕地称作“苏仙”。他的诗词文章与性命自得之学被概括为“苏学”。哪怕清高自傲如林语堂,也心甘情愿做他门下一条“走狗”。 苏轼,这个口耳相传得有些泛滥了的名字,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 才华横溢,一代文宗 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苏轼降生于岷江边上的一座小城,眉山。传说他出生的这一年,眉山附近的一座山峰突然变得草木零落、一片岑寂,一直到他死去,这座荒山才再次恢复了生气。 苏轼少年聪颖,人小鬼大。宋仁宗,这个在历史上以“仁爱”著称的君王,带领着一帮名臣开创了近半个世纪的太平盛世,甚至一度超过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苏轼能有以后的成就,与他幼时沐浴在盛世的恩泽之中不无关系。他从小就知道,朝堂中有着叫做“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大贤人、大忠臣辅佐赵官家治理天下,那是他的榜样、楷模。 父亲苏老泉,虽无功名在身,却文名远播,连文坛盟主欧阳修对其文章都赞不绝口。苏轼二十岁时,父亲带着他和弟弟苏辙踏上了前往汴京参加科举的旅途。兄弟二人不负众望,皆荣登皇榜,苏轼更是考取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主考官正是文坛盟主欧阳修,他读罢苏轼的文章后,对同为考官的基友梅尧臣叹道:“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苏轼也没有辜负恩师的提携与期望,若干年果然凭借着自己的诗词文章接过了欧阳修“文坛盟主”的交椅。 不器之器、通才练识 林语堂曾在《苏东坡传》的序言中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着,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是的,苏东坡就像一尊千手观音像,诸多不同身份为他的躯体装上了造型各异的手臂。“不器之器”出自白乐天的《君子不器赋》“抱不器之器,成乎有用之用”一句,意指全才之人,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东坡再是合适不过了。 在杭州,把家里的钱都捐出来修桥修路,在西湖上修“苏堤”。 在黄州,开荒种菜;研究红烧猪肉的做法;和无赖汉一起偷宰耕牛;半夜翻城墙去喝酒…… 在徐州,带领着全城百姓加固堤坝、抵御洪水。 在惠州,潜心于研究酿酒。 在儋州,由郡守张中出资,几个黎族书生挑砖搬瓦,在城南盖了几间小平房,开了个书院,起名“载酒堂”。 试问这样一个全能而又可爱如哆啦A梦般的大文豪,谁见了不会为之倾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