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小重山,字字曲折,诉尽元帅心底愁【小重山 岳飞】

一曲小重山,字字曲折,诉尽元帅心底愁【小重山 岳飞】

2019-09-21    09'18''

主播: 每天读诗词

3482 25

介绍: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自古男儿多壮志,犹逢烽烟乱世中,正是大丈夫肩担天下任,热血洒沙场之时。古来多少名将,赫赫载青史,其中岳飞的名字堪称一座分量颇重的丰碑。不仅因他超群的军事才华,亦因他愿以己躯祭山河的悲壮气魄。一提起岳飞,后人总能想到他那首名动华夏、气吞山河的不朽名篇《满江红》,似隔了千年岁月,那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要纵马踏破贺兰山的惊天豪情仍清晰可感。 但岳飞的一生却终未能一抒壮志,多数时候朝廷的苟且让他深感压抑,此时这位豪情比山岳的元帅,也会有低落哀婉不胜愁的姿态。我们可以从他留下来的诗作里一探他这种少为人知的曲折含蓄之情。如这首《小重山》,全篇低吟浅叹,孤寂哀愁,为我们展现了这位铁血元帅别样的落寞和细腻情怀,颇值得一读。 此诗写于公元1138年左右,这正是史上南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力主与敌国金国谈和的时期。此时的岳飞,虽胸怀收复旧山河之志,奈何身为君之臣,万事不由己。他孤坐元帅帐,想时局艰辛,壮志难酬,内心一片忧思不得消解,遂写下了这首《小重山》。 词分上下两半阕,上半阕写景,景中寓情,下半阙直抒情怀,两半阕浑然一体,构成一曲伤叹之调,声声勾人愁。全诗以蟋蟀、孤梦、淡月、松竹、古琴这样的清幽孤寂的意象,用简洁干净的词风,含蓄委婉地传递出元帅心忧社稷却壮志难酬的悲苦,与我们所熟悉的热血奔腾的《满江红》词风大相径庭,让我们窥见了这位名动千秋的英雄细腻委婉的另一面,对于了解一个立体多面的岳飞,是绝好的切入点。 上半阕从秋夜里声声凄鸣的蟋蟀入篇,起句即为我们营造出一个孤冷凄清的意境。元帅深夜难眠,从梦里千里之外的破碎山河中走出,望窗外已是三更时分,夜色深黑,四周死寂,只闻蟋蟀长鸣不绝。而元帅并非一般失眠,他是从梦中惊醒再难眠的。什么样的梦会使元帅心惊呢?那无疑是敌军铁蹄踏碎了故土,百姓流离,烽烟烈烈。词作开篇,就把我们带入了这样一种悲剧气氛里。再接下来写了元帅惊醒之后遂自起身,独自在台阶上徘徊,绕着台阶走来走去。这时我们可以揣测出元帅的内心是极不平静的,他梦到了千里之外沦陷的国土,而当时的形势却是朝廷放弃北伐,只图偏安。这对于一心匡复山河的元帅来讲,实在是令他心痛。而他除了半夜独自绕阶,却再无他法可想。此刻深夜,人们都已熟睡,他立于外面,只有天边那一轮朦胧哀愁的淡月与他为伴。此情此境,何其哀痛。 下半阕,孤身游荡的元帅想起了自己的心事,他终其一生至白首,唯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图华夏一统。然家乡松竹已老,自己却为朝廷阻在南方不得归。这里松竹既是实写沦陷故土上的松竹,年复一年地站成了苍老之姿,表明国家破碎朝廷南迁已是久矣;也是暗喻故土父老如松竹般立于焦土之上,久望朝廷终不得见。江山河破碎之痛与不得收复之地之苦,深沉曲折地托出,令人倍感心酸。当此夜,元帅欲将一腔心事付与瑶琴,可是世上又哪里有知音能明白他的满腹壮志。 当时的南宋朝廷上下皆是一片求和之声,元帅几乎是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局面让他倍觉焦虑,忧国家命运、百姓未来,可能懂得他一片赤诚忠心的人却再找不着。词作以一个问句来做终结,深刻地表达出元帅陷于无助境地里,忧思却望不见希望的苦楚。与那首慷慨激昂的《满江红》相比,此词虽含蓄曲折,低徊婉转,但表达的情感却是一致的,都是希望重拾旧山河,一统神州地。元帅拳拳之心千载而下,犹自震动人心,我们从此作里仿佛能清晰看到元帅独自立于秋夜,听蟋蟀长鸣。看着他悲凉无人诉的孤寂身影,字字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