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

2017-01-15    04'06''

主播: 懿瀟

50 2

介绍:
传统文化,圣贤佳谈。 六尺巷的故事 《六尺巷》故事,说的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省桐城县有一条巷子,一边是张家,另一边是吴家。因为是风水宝地,都想把围墙打过去多占一点。结果两家人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冲突,互不相让,事情越闹越大。张家写信求助在北京为官的叔叔,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张英阅后写来回信,信中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了,心里惭愧,同时又豁然开朗,立刻让出三尺土地,不再争执,对方知道后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这才有了闻名遐迩的六尺巷及名扬后世的故事。 如果说自古以来,大家从《六尺巷》中看到的是中华民族谦逊礼让的传统美德。而我则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为官正义、与人为善、以德服人的感召力量。张英身为当朝宰相,没有凭借强权,以势压人,而是对自家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张家和吴家没有为自身利益纠缠不休,而是响应正义,为善行、美德与和谐作出了正确的注脚。 简简单单的让三尺,不仅体现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更是展现了以德服人的强大力量,对方接受到了所有的善意、宽容和谦让,也感受到了官德、民善、睦邻、人和的正能量。张家的主动礼让,不仅是受张英的说服和影响,更是悟出了“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真谛。作为对方的吴家据说也是富甲一方,在张家让出三尺后,没有坐收渔利,而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不止是被感动,还是一种对正直为官者的积极响应和尊敬,更是对正义、善良和德行的追加和传诵。
上一期: 夜读春秋
下一期: 分金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