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的前世今生NO.09 如今的卢浮宫博物馆

卢浮宫的前世今生NO.09 如今的卢浮宫博物馆

2017-01-14    05'51''

主播: 耳朵里的博物馆

171 12

介绍:
耳朵里的博物馆之卢浮宫的前世今生,一起走进这座博物馆中的博物馆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继续跟随耳朵里的博物馆了解卢浮宫的故事。 卢浮宫是法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地标,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但是小朋友们,你们可能不知道,30多年前的卢浮宫可不是现在这幅模样,它那时破败失修,缺乏维护,甚至惨遭侵占,在经历了许多的保护与改建工程后才得以重生,闻名世界。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来聊一聊这段卢浮宫改扩建的历史吧~ 其实大名鼎鼎的卢浮宫曾经遭遇过强占,是的,你没有听错。故事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此前曾有政府机关把卢浮宫占用为自己的办公室,好在当时新上任的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他提出要修复整个法国的文化结构,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卢浮宫的改建和扩建。他提出“要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其实就是让财政部从卢浮宫里搬出去,恢复卢浮宫作为文化遗产及博物馆的主要用途。 当时财政部占据的区域是卢浮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将它征用时间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在总统的不断催促下,财政部终于搬出了卢浮宫。这一次的回收,一下子使卢浮宫增加了2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3个庭院和165个新展厅,共展出艺术品1.2万件,卢浮宫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多。 现在我们说起卢浮宫标志性的建筑人们第一反应大多正门那座由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但是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要在卢浮宫的门口设计这样一个建筑吗? 想当初这座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也经历了许多坎坷。 20世纪80年代,随着参观游客的增多,卢浮宫原本的入口设计已经不足以接纳每天访问的游客数量。为了对其改建与扩建,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最终中标者为贝聿铭,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些媒体称“金字塔”太过“奇形怪状”,还有一些法国建筑师认为“它简直设计成了一座坟墓(因为金字塔是法老的坟墓).”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 但是密特朗总统还是力排众议,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改建工程最终于1989年结束。 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主要入口,引导游客们先下行进入一个宽敞的大厅,然后拾级而上参观博物馆内部。它增加了人流集聚和疏散的大型公共空间,同时巧妙的把这一新的公共空间体量全部埋入了地下。周围地面上环绕着三个较小的三角形也有作用,是为了将自然光引入其下的拿破仑庭院。 除了为卢浮宫增加了新入口,贝聿铭还设计了一系列地下空间,包括展廊、仓库和修复实验室,并将博物馆的各个翼楼连接起来。在新增和重新布置了博物馆的辅助空间后,卢浮宫可以增加自己的馆藏,并展出更多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