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5白鹿洞二首其一

20190305白鹿洞二首其一

2019-03-05    04'58''

主播: 梅语诗心

138 0

介绍:
白鹿洞二首 这是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王贞白的一首诗写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 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该十分珍惜自己才是。 白鹿洞二首 (其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其二) 一上西园避暑亭,芰荷香细午风轻。 眼前物物皆佳兴,并作吟窝一味清。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①白鹿洞:即指白鹿洞书院;位于九江庐山五老峰下,是中国古代最早建立的书院之一。诗人曾在此读书求学。 ②周情孔思:指周公礼法、孔子儒学,诗中乃泛指经史之学。[1] 作品译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 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 若不是被来往行人赞赏的逗笑打断了思绪, 我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作品赏析 该作品最为著名的为第一首。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 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三、四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非同寻常。这不,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从诗人的读书生活看,诗人是惜时如金、潜心求知的人。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2] 作者简介 王贞白,字有道(875—?),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 895 )登进士,七年后( 902 )授职校书郎。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戌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后以世知己而不仕,归隐后,曾在西山(今广丰中学内)建“山斋”,传道授业,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手编所作诗三百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共七卷。 王贞白“学力精湛,笃志于诗”,其诗“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清秀典雅,辞意工丽”,对江西文坛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诗,深受四方学者所推崇,尊以为师。王贞白诗以《白鹿洞二首》最为称著。诗句“一寸光阴一寸金”,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王贞白卒葬于县城西门外,并建有有道公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