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潍坊的墙皮缝街

老潍坊的墙皮缝街

2019-04-11    09'47''

主播: 花开有声🌸🌵

261 1

介绍:
老潍坊的墙皮缝街  作者:付生 深秋的周末,闻之市区北下河的老街区,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就要展开,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伴随着我成长、并有着悠久历史、残存的这片老潍县城旧民居,即将尘封,成为历史的记忆!望着这些渐行渐远的背影,我感喟这世事的变迁太快,有些应接不暇。来在这静谧的北下河街巷遗迹漫步徜徉,满目皆是风雨沧桑触摸岁月时空留下的痕迹,重走墙皮缝街,对其再次寻访和探究,重温和感受一下儿时的梦想和欢乐。 老潍坊的街名,一般都是形象的比喻一个地方。像九曲巷,巷内有迷宫般的九曲十八弯;而鱼店街,旧时就是一个卖鱼的集市街道,因谭姓住户居多,才有了“鱼店谭,不是玩”的顺口溜而名声大噪;还有北下河街,古时就是一条往向北流淌、到白浪河的水沟而已。同样一句“下河李、惹不起”,南北下河街让老潍县城家喻户晓。台湾知名人士李敖,祖籍就是“下河李、惹不起”的李家;还有如“南关丁、一窝蜂”、 “西关张、一杆枪”等等太多,暂不赘述。而墙皮缝街,顾名思义,喻义此街像墙皮上开裂的缝隙一样的狭窄而难行。 说起墙皮缝街,好多潍坊人可能不知道它,在民国26年的潍县城坞图(1937年潍县街道地图)上,还能找到它的身影,但没有标注街名。它南北走向,中间两次曲折拐弯,是老潍县袖珍型的小街巷。它还占有三最:最短,总长也不过二十几米;最窄,宽度也只有二三尺;住户最少,仅有二户人家。它坐落在市区亚星桥的东侧、北下河的北首,是贯通鱼店街和北下河街的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街巷,紧贴鱼店阁(也称绿瓦阁,至今已有着四百多年历史),实为鱼店阁的一条“旁门左道”。因为它夹在老潍坊有名的九曲巷、鱼店街和和鱼店阁之间,相形之下,便成了默默无闻的陪衬者。再说小街上也没挂门牌和街牌,就让人更难了解 它了。逐渐的,知道它名字的人也就显得凤毛麟角。甚至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每天都从这里无数次穿行而过、且经常与小伙伴们捉迷藏玩耍的地方,也并没留意它的存在。 而它的用途是不可低估的。鱼店阁下因其地势低洼,雨雪天气容易形成水湾和滑坡,来往通行困难。这时,地势较高的墙皮缝街,便担当起了疏通行人的作用。 来到鱼店街西首、鱼店阁子左侧的墙皮缝街口,迎面灌出的清冷秋风,带来了阵阵凉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街口左侧的这座青砖灰瓦的二层小楼,是常见的近代土木结构的建筑,其外墙角一楼部分,为内弧线形造型,使街口形成了漂亮的喇叭式样式,这既给行人增大了拐弯空间,又张扬了建筑美学的夸张手法,实在是让人叹服老潍县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步入其中,踏上斑驳的石板路,见那第一个街门口上紧锁的锈迹斑斑的铁皮门,给人有些凄凉的感觉。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还是一家在潍坊小有名气的修理作坊----国营东风电机修理部,忙碌的工人在不住的缠绕着电机的线圈,生意非常的红火,我还多次为单位到这里修过电动机。走到狭窄的拐弯处,仿佛还能见到挑担吆喝的小商贩,通过时的费劲和怨气。来到另一户门前,古老的青砖门垛,带有青苔的青石板台阶和已退色的楹联,还有爬满青藤野草门楼,都能彰显出它古老的风韵。从门缝中透出的一缕阳光,使小院显得格外安静出奇,联想到郑板桥的竹枝词“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描写的就是老潍县“集散人归掩市门”这样的安静。而今天的城改动迁,使得这静谧之中便带有一些颓败的气息,总觉有些压抑和惆怅;走出小街,迎面扑来的夕阳,使眼前一亮,仅短短的一分钟,北下河街那高大的城墙已展现在眼前,有一种如释重负、豁然开朗的感觉。 重走墙皮缝街,再回味旧时的潍坊,重勾起对昔日美好的想象与回忆,让我们来记住这有着多个老潍坊之最的小街巷。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改造的大幕就要拉开,墙皮缝街将和鱼店街、北下河街等一起消失,进入历史尘封,那时,我们只有在记忆里寻访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