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01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8重读

181201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8重读

2018-12-27    10'37''

主播: 磊一桓🏀

244 0

介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_没有声音的语言 作者 (美)海伦.凯勒 翻译 夏志强 等 朗读 桓磊 现在,我已经掌握了语言的钥匙,迫切地想运用它们。 有听力的孩子通常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习语言。他们可以轻松愉快地了解并学习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并试探着说出口。可是,谁能理解耳聋的孩子要想学会开口说话,必须经历无数的痛苦煎熬。但要是经历了艰辛的磨炼,结果总是会有令人惊喜的收获。我就是从每一件东西的名称慢慢学起,由结结巴巴的发音,到可以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充满无限美妙的想象。这其中的过程假如没有经历过,也不是谁都能想象得到的。 起初,我对于老师告诉我的许多新鲜事物很少发问。那是由于我的知识有限,那些事物给我的概念很模糊,也因为自己字词掌握得太少。随着我逐渐增加对外界的了解。词汇也积累的多了,问题也就多了。我常常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一件事物探个究竟,那样我才能了解得更多些。有时从一个新学习的词句里,总是能联想起以前的种种经历。 记得那是一天早晨,我第一次向莎莉文老师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当时我所认识的字还不是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高兴地想吻我,可是那个时候除了母亲以外,我是不愿意让别人亲吻我的。于是莎莉文老师就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好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疑惑地问。 莎莉文老师紧紧地搂着我,用手指着我心脏的部位说“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可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旧迷惑不解,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我闻着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用文字,一半用手势问道:“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莎莉文老师说。 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我又想了想。 “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照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能比太阳更美好的东西了,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它的光和热。但莎莉文老师却一直摇头。困惑和失望又让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爱”究竟是什么呢? 过了两天,我正玩用线串珠子的游戏,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顺序串。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老师在一边耐心地给我纠正错误。到最后,我还是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在我用心地想着是哪里出错,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的时候,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在我手心拼写出“想”这个字。 我顿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思索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想了很久,不管珠子的排列方式,我在寻求脑海中的新观念来解释什么叫“爱”。那天乌云密布,夹杂着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冲破云层。发出万丈的耀眼光芒。 我又去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 “爱有点像太阳没出来以前挂在天空中的云彩。”莎莉文老师意识到我仍然是很困惑,于是又解释说:“你虽然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太阳一天的酷热照射之后,花儿和大地要是能得到雨水的滋润会是多么欢喜呀!爱也和云彩那样是摸不到的,但你能感觉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乐,也没有心思玩了。”现在看起来这些话浅显易懂,但当时我依然理解不透彻。 不过莎莉文老师的一番话,使我在刹那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感觉到有无数个无形的线条穿梭在我和所有人的心里面。 从我见到莎莉文老师后,她一直对我就像对有着正常听觉的孩子那样和我讲话,不同的是,她不是用嘴和我交谈,而是把一句句话拼写在我手上。一旦我无法明白那些用来表达思想的字句或成语时,她会提醒我;当我和别人沟通有困难时,她也会从旁边及时给我提示。 这种学习过程延续了很多年,一个耳聋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年中学会并掌握最简单的日常用语,即便学会了要想灵活运用,还得有个过程。正常的孩子学说话很简单,只要不断地重读和模仿就学会了,在家里听大人说话时,脑子跟着活动,想着谈话的内容,很快地就学会了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耳聋的孩子是无法自然地交流思想。莎莉文老师意识到这点,就用许多种方法来弥补我的缺陷。她尽可能反反复复、一字一句地在我身边重复一些日常用语,告诉我怎样和别人交谈。只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敢主动张口和别人说话,又过了更长一段时间,我才弄明白什么样的场合该说什么话。 又盲又聋的人在和别人谈话中,很难能领会其中的细微之处。可想而知那些聋且盲的人遇到的困难是多么大啊!在交谈中他们没有办法去分辨人们说话的表情和语调,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他们领会不了变化的语气所包含意思。他们看不见说话者的神色,而神色又是心灵的自然流露。 谢谢!谢谢你的聆听!谢谢你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