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杏园,那一抹诗意》芷若

《百年杏园,那一抹诗意》芷若

2024-03-26    06'00''

主播: 如妈

97 0

介绍:
百年杏园,那一抹诗意‖芷若 我的家乡,有“崮秀天下,世外桃源”之称,因“中华第一蜜桃”而美名远播。然而,阴历二月,旧寨大洼百年杏园也极尽一场花事,幽香淡雅,簌簌如雪。它是目前山东省面积最大、树龄最老的甜杏种植园区,园内百年以上杏树达百余棵。“红杏出墙”的杏花,于其本身,可谓推诸圣境,自有理据;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由圣人而来的“杏坛”和董奉而来的“杏林”可以正名。相传董奉行医不收钱,患者愈后,在山坡种上杏树即可,重者五棵,轻者一棵。这样,山坡形成一片杏林。杏子换取粮食,再救济贫苦百姓。“杏林”因此得名。 石墙、青石板路、红瓦掩映在古槐、君迁、杏树之间,静谧安闲的古朴村落,在游人如织的动态画面中又显得活色生香,隽永灵动。龙山不高,伏地而行。一棵棵苍劲屹立的杏树历经百年风雨,像龙山生出的须角鳞翼,潜藏一股巨力,茕茕绝立,坚不可摧。由于有的在岩缝中生长,故称“岩杏”。还有一棵“百年杏王”,呈南北走势,树干分三枝,南枝横生,像张开的臂膀,欲揽游人入怀。北枝则向上挺拔,枝繁叶茂。树体整个分枝成十五六股枝桠,顶端又有上百枝错落交叠。其气势恢宏盛大,又不失柔婉典雅,堪比一座绝世独立的山,棱角分明,有凌云之势,又温情脉脉,安心守护着它的子嗣。她不光容貌动人,还年产300多斤杏子呢。这是一位女王,慈悲温润又顶天立地! 窗外有雨滴敲打地面的声音,便想起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的诗既沉郁悲壮,又清新婉丽,是现实与浪漫的结合体。恰似这表面娇弱,内心有千军万马萌动的杏花,有甘为人梯的忘我,也有风姿绰约的绝色。在杏园中缓步行走,不时有石座、石桌、木椅和秋千。有老农摆了土特产在石桌上,罐头不再是单一的桃罐头,有樱桃的,红枣的,车厘子的……还有一些山蘑菇、瓜干、芋头、花生、核桃、米豆皮子……竟然也有一提篮丝瓜穰,老农说可以刷碗、衲鞋垫,刷碗我是一直用的,比卖的东西好用,但衲鞋垫还是第一次听说。路边摊上摆着“边家干煸肉丝”——“中华老字号”百年沂蒙美食,素有“一招鲜,吃遍天”的美誉,曾在中央电视台《味道》栏目现场播出,被端上过北京故宫的餐桌,也漂洋过海到了慕尼黑总领馆。研创人赵春女士多次受到各级领导接见并获广泛赞誉。她也是孤困儿童服务志愿者,做的是良心和爱心企业,令人钦佩。边家产品的确名不虚传,肉的酥脆与辣的爆香交融,浓郁的气息吸引着味蕾而令唇舌久久回味,欲罢不能。 沿石阶下行时,有位杏农用棉刷蘸取花粉在给杏花授粉,他朴实黝黑的脸上笑容满面,充满了对杏满枝头的期许。对于忠诚于土地的山里人,幸福正与日俱增。 在隐约的花海中,在杏树下,人们三三两两地拍照,美是要存于记忆而内化于心的。否则,又何来那一帧帧美好的画和一段段安然的时光?同行的文友带了汉服,她自己则穿一身马面裙,由于临近中午,孩子们饿了,未来得及感受一下汉服与杏花的相遇之美。但是那一抹诗意,已悄然临摹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