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乐 - 十面埋伏(琵琶)

纯音乐 - 十面埋伏(琵琶)

2015-12-19    07'08''

主播: 浮生萦云,浅尝辄逝

642 24

介绍:
公元前202前,楚汉相争接近尾声,双方会战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三十万汉军围住了十万楚军。汉方为瓦解对方军心,就叫兵士们唱起了楚歌,楚兵大多离家已久,早已厌倦了连年征战。楚军中有人开始唱和,军心彻底动摇。一看大势已去,项羽已无计可施,对虞姬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则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完便拔剑自刎而死。项羽后来逃到乌江边,面对滔滔的江水,仰天长叹道:“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拔剑自杀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代表作。传统的琵琶曲中文曲一般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轻缓、技巧多用左手推拉吟揉手法。善于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或表达内心细腻感情。而武曲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富于戏剧性,多用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擅长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而演绎气势宏大的场面多为多种乐器合奏。但《十面埋伏》运用单种乐器演奏宏大场面。把琵琶的技艺演绎到了极致。因而这首乐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曲中传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者的欢快的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 琵琶曲《十面埋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的形式。全曲共有十三个小段落,每段冠以概括性很强的标题。这些标题是:一、列营;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战;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胜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