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桥》作者: 周闻道 朗诵: 海之魂

《苏轼的桥》作者: 周闻道 朗诵: 海之魂

2017-08-06    10'50''

主播: 韩海之魂

693 8

介绍: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散文诗•情景剧脚本] 苏轼的桥 作者: 周闻道 朗诵: 海之魂 夜色很美,不知是要醉月,还是要醉人。 总之,当我踏上醉月桥的时候,我醉了——醉在早秋的月色里,醉在东坡的诗文中,醉在那一桥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 饭后百步,本想到眉山湿地公园散步。未曾想到,轻轻的一个举步,我却在不经意间跨越千年,闯入北宋,踏上了苏轼的桥。颖滨桥、徐州桥、惠州桥、百坡桥、载酒桥…… 不只一座,也不只恵州、黄州、儋州。苏轼的足迹落到哪里,哪里就有他的桥;哪里江海为隔、水患横流,哪里就有苏轼。桥,不仅是一种连接、一种引渡、一种方便,还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忠诚。踏上苏轼的桥,就走近了苏轼波澜壮阔人生。 苏轼的人生从瑞草桥开始。 瑞草桥坐落在青神瑞丰的一条小溪上。它不仅见证了苏轼的爱情,让苏轼从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还见证了苏轼的出发和远行。不信,你去到不远处的岷江对岸,去到中岩寺旁的唤鱼池边。到那里击击掌,唤唤鱼,听一听那个千年的故事。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不是要唱周华健的歌,而是要说苏轼的桥。就在转瞬间,我踏上了恵州桥。不,应该叫西新桥。它原本横卧于恵州西村与西山之间。而今,它陪苏轼魂归故里,是要讲述那段艰难而欣慰的往事。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只是诗人的豪情和大爱。其实,此时的苏轼过得很艰辛。食不裹腹,疾病流行,还只是皮肉之苦;奸佞陷害,连连受贬,甚至不能擅自出城,才伤心伤神。可自己的冤屈算得了什么?惠州城四面环水,小舟为渡,不仅来往不便,百年以来,不知多少人命断沙泥。 这里该有一座桥。这是苏轼此时最迫切的想法。于是,他带头“助施犀带”,甚至动员弟妇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桥建成了,惠州城里“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 是的,又一座苏轼的桥诞生了。桥连接惠州的西村与西山,更连着苏轼与百姓的心。“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苏轼改变了惠州,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他自己的命运。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又出发了,苏轼。不是到理想的对岸,不是功高重任,而是再一次的贬谪,打击。 修了一辈子的桥,已经62岁的苏轼,这次,趟过自己修建的小桥,面对的是一片茫茫大海…… 茫茫大海,何处是桥? 惟有诗文,可渡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