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之9作者:李春雷  朗诵:海之魂

《木棉花开》之9作者:李春雷 朗诵:海之魂

2022-09-21    05'23''

主播: 韩海之魂

403 2

介绍:
九、遗憾与凝望 任仲夷晚年交往的多是思想界人士。 2004年3月的一天,他突然吩咐儿子把家院的门槛锯掉。原来,北京的好朋友于光远就要来了。于氏小他一岁,已经瘫痪,出行需乘坐轮椅。 于光远终于来了。90岁的任仲夷,颤巍巍地推着轮椅上的老友,慢慢地在东湖边散步、聊天。哦,两个历尽沧桑的思想者,他们的躯体已经垂垂老矣,但他们的心理依然青春。他们思想的羽翼,像两只轻灵的鸟儿,在高远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着、鸣啭着。走不动了,就坐下来,静静地看着湖畔晚霞般漫衍的猩红的木棉花。 那是生命的火焰,那是岁月的叹息,那也是他们永远的遗憾和隐痛啊。 2005年4月5日,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的任仲夷,再次约见郑炎潮。 他仰躺在危重症病人监护床上,浑身插满了导管,喘着粗气,竟然交谈了3个多小时。临别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大胆地想问题,讲的时候要谨慎。我们过去批评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但他是对的。鲁迅和胡适都是伟大的,鲁迅是揭露黑暗的人,胡适是在黑暗中点亮蜡烛的人。” …… 公元2007年11月,我去广东采访的时候,任仲夷已经去世两周年了。 我穿过繁华的广州街市,去银河公墓凭吊。 浩瀚的碑群中,静静地矗立着一块普通的石碑。如果不注意的话,来往的人们根本不会联想到他。可他的碑石似乎是一块奇异的磁铁,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和脚步。人们站在他的面前,垂首弓身,默默地致敬,或上前抚摸一下石碑,仿佛在与主人对话,似乎在与主人握手。而那块幸运的碑石,早已被摩挲得光光亮亮,宛若老人慈祥的笑脸。 他的儿子告诉我,临终时,任仲夷早已不能言语,但意识里仍然半明半昧。交代完遗言后,他显然仍有牵挂,便用手指为笔,在儿子的手掌心哆哆嗦嗦地写字,让把生前所用的老花镜、放大镜、收音机、钢笔与他的骨灰放在一起。 哦,可爱的老人,即使在天国里,也在惦念着这片土地,凝视着这个民族。 我相信,千年之后,当广东的后人们在数念起20世纪时,仍然会敬重他的名字。 岭南的疆土上,肃立着数不清的木棉树,像一支支硕大的火炬,默默地燃烧着、燃烧着…… (发表于《广州文艺》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