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第2集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第2集

2015-12-19    56'38''

主播: 龍乾儒家國學官方

189 1

介绍:
道商马云、儒商王健林、佛商曹德旺,商界五大佬的儒释道传奇 2015-11-17 儒风大家 马云:随身携带《道德经》 马云曾在公开场合宣扬“读书无用论”,他认为成功与否与读书多少关系不大。不过,马云的工作包里总是放着几本书,别的书换得很快,而其中一本书一直没换过,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经》。薄是因为没有注解,马云不希望看到别人对《道德经》的理解而影响自己的感悟。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开幕式点火仪式时,其中一根“冰柱”没有升起,在全球一片骂声中,组委会修改了闭幕式的内容,让小丑上台“修好”了“冰柱”,结果全世界都原谅了勇于承认错误的加拿大人。 马云在家看了闭幕式后突然说:“我明白老子说的‘大盈若缺’了,如果开幕式上没有发生意外,表面上看很完美,而结果谁也记不住这次点火。” 马云接着说:“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足球比赛的每一个经典进球都需要有对方守门员的失误做‘陪衬’,大家都完美就没有完美了。” 马云有一次看《道德经》时突然很兴奋地说:“哎呀!这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 这跟“郭象注庄子”有些相似了。大慧普觉禅师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马云有一次跟我说:“2000多年对一个人来说太久了,但对一个物种来说却是一刹那。2000年来知识大爆炸,但智慧还是那些智慧,古圣人完全能够解读今天的人心。” 马云曾说:“佛家思想让你学会做人,儒家思想让你加强管理,而真正的领导力来自道家思想。”他拜了9位师父学太极拳,2013年与李连杰合开了“太极禅苑”。他说:“人要活得长,要少动;要活得好,要多动。要活得又好又长,就要练太极拳,慢慢动。公司也是如此。我最欣赏太极中的定、随、舍三个字。定即看清趋势,镇定面对;随是自己有实力,才懂得怎么跟随别人;舍是看清自己,知道该要什么,放弃什么。” 王健林:向员工推荐儒家经典 王健林年轻时读了很多书,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大。从2003年到2013年,王健林每年都会在万达年会上向员工推荐一本书,其中就有两本是儒家经典著作。 2004年,王健林推荐了《论语》,他认为,“《论语》是中国儒学核心的思想,是集中国传统文化大成的东西,博大精深,我希望我们的员工尤其是部门经理、总助以上的员工一定要学。人力资源部一是请老师作辅导;二是买书,员工或部门经理以上人手一册;三是要考试。” 2014年,王健林又推荐了《礼记》一书,他谈到,现在有些中国人有崇洋媚外的思想,喜欢照搬照抄国外的东西,而自己的企业搞文化产业,就必须突出中国文化元素。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健林这样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这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根源,根之所在。我自己有这个文化自觉,我认同这个文化,我认同我们的根是儒家文化。十几年前我们企业内部就开始讲《论语》,组织《论语》演讲比赛。很多人还奇怪说你们房地产公司,怎么还大规模组织员工学习《论语》。宋代不是有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嘛,我当然不是说半部《论语》就真的治天下了,但是我觉得整体思想很好。 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孝善”两字。这里的孝,更多的是忠君、忠父母,天地君亲师,这是孝的排序。第二就是善,这是核心。儒家是劝孝劝善,当然更深的一个层面是包括治国、社会伦理、言行举止、道德约束,都有。但是最核心的东西还是孝善,你看它创造出来的二十四孝图,劝人们行孝、行善。所以这些思想在中华民族传承了两千年,很正面。我从小在家受教于父母,很大的一个思想就是,要做善事,要守规矩。这对我从商以后很早就开始做慈善有直接的影响。可以说我是中国慈善事业的先导者,或者叫作先行者。 曹德旺:看了弘一法师传曾想出家 被称为“佛商”的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办公桌上放了部《金刚经》。他多次慷慨捐款,说“捐款是出于一种共享的心态”。1991年,曹德旺看了一本弘一法师的传,想要出家,要不是石竹山的一位大师说曹德旺没有佛缘断其心思,恐怕我们的社会多了一位和尚少了一位企业家。 曹德旺的办公室里供奉着一尊精致的佛像,曹德旺不是经常烧香礼佛的人,他只是在生活中按佛家的要求修行,他认为“有的大老板花几万块钱买第一炷香烧,其实这个是很土的。你为什么去祈福烧香?因为你嫌自己不够富。你为什么嫌自己不够富?因为你有贪念。”“有时候我进寺院,出于对佛祖的敬重,也会烧香。但是我从来不求什么。烧香是礼佛,祈求的是平常心。”曹德旺是虔诚的佛教徒,从1988年花12万建灵石寺天王殿开始,1990年福耀玻璃还在起步阶段,曹德旺就贷款30万修灵石寺,他仅为修复家乡的寺庙,前后投入上亿。 曹德旺拜谒过敦煌莫高窟,对中国传统文化感触很深,回来后陆续捐建九华山和普陀山的万佛塔,两座塔花了7000万。曹德旺遵循佛家的主张,格外看重《金刚经》,经常对朋友宣讲金刚经里的故事,曹德旺说“佛家讲,布施有三种,一种是财施,像我这样的捐款,只是有钱人做该做的事情,功德最小。”曹德旺认为,财施只能算是“小善”,福耀玻璃养活着15000人,上下游产业链加起来十几万人,这才是“大善”。 俞敏洪读《三国演义》:我的个性更像刘备 俞敏洪增说自己受《三国演义》影响很大,他说: 我读这本书时已经进了北大,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现在提到很多故事我都能回想起来。书里面的英雄主义情结对我经营新东方很有启发。 我读《三国演义》觉得是几个英雄用不同的方式争天下,曹操有曹操留人才的方法和他的志向,不管他书中怎么样描述,我们对历史的了解证明曹操是一个英雄,而不是在中国传统中的奸雄,我在大学读《三国演义》认为曹操是一个英雄。刘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证明自己是一种英雄。 我的个性更像刘备,恰恰他父兄英雄的行为,能从父兄中把江东土地接下来,并且最后平稳的交给自己的子孙,在战争中动用年轻小将把关羽打败。我个人从刘备中启发比较多,原先我的个性中有一点点像刘备,自己没什么本领,但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大度和分享自己的眼泪,来博取像黄怒波这样枭雄的怜悯。 张瑞敏:战略老子,策略孙子,处世孔子 1999年5月4日,青岛市团委邀请张瑞敏给青年人写一个网页序语,张瑞敏写了一句话: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此句语出老子《道德经》。 一位香港记者采访张瑞敏时,问他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应具备何种素质,张瑞敏回答:首先要具备哲学家的素质。 一次,张瑞敏在哈佛大学演讲,与会者问他,总裁先生,你把中国的海尔经营得那么成功,请问你有哪些秘诀?张瑞敏说:“我请了3位著名的老师,是他们教我如何成功的,第一位老师是老子,老子教会我战略性的思考;他说我的第二位老师是孙子,孙子教会我策略性的思考,是战术;他说我的第三位老师是孔子,孔子教会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海尔最困难的时候,张瑞敏总是去翻三本书:《孙子兵法》、《论语》和《道德经》。他说《孙子兵法》第五篇势篇,“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给了他启发。这句话在《孙子兵法》里根本算不上什么经典名句,但张瑞敏看了以后就想到了怎么调整海尔:他把海尔的产品、市场、技术更新换代看成3个方面,与《孙子兵法》的这句话相应对照,水是产品,石头是市场,快速流动是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就是说要让产品占领市场,让广大消费者接受。因此一直以来,海尔都把技术的更新换代作为生存发展最重要的原则。 张瑞敏最喜欢的书是老子的《道德经》,尤其推崇《道德经》当中所讲的无为而治。他说:“我经营海尔主要是无为而治。我只抓大事,企业的大事就是文化、组织和战略。”他喜欢自觉地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运用于经营之道:“《老子》帮助我确立企业经营发展的大局观;《孟子》培育我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勇于进取,刚健有为的浩然正气;《孙子》帮助我形成具体的管理方法和企业竞争谋略。” 张瑞敏曾如此阐释海尔的成功:“日本式管理(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美国式管理(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中国传动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尔管理模式。归根到底,我们要造中国自己的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