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期:阎锡山与泰戈尔的因缘相会。

9期:阎锡山与泰戈尔的因缘相会。

2016-04-29    17'11''

主播: 环珮空归·梅子

1005 7

介绍:
撰文:力辛 文案、朗诵、编辑制作:环珮空归*梅子 这一期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泰戈尔和阎锡山的故事。 印度诗人泰戈尔,不仅诗作享誉世界文坛,1913年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学识涉猎文、史、哲、艺、政、经等范畴,还是一位印度民族主义者,他的作品在1915年经陈独秀、刘半农等译介到中国后,对中国诗坛产生了重大影响。在1920年蔡元培和1922年梁启超的两次邀请下,泰戈尔决定于1924年访华。 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关于东西方文化的论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在东西文化之间摇摆不定的泰戈尔的访华之行,国内自然态度不一。欢迎者有梁启超、徐志摩、郑振铎、冰心、林长民、张君励等自由派作家和鼓吹东方精神文明的玄学派,反对派主要是左翼文学家和革命家,如陈独秀、沈泽民、瞿秋白、鲁迅、郭沫若、茅盾等。 泰戈尔访华期间,还有段涉及才子佳人的小插曲。当时徐志摩负责全程陪同兼翻译,随着交往深入,徐志摩对泰戈尔吐露了自己与林徽因的情感纠葛。于是,在从北京去山西之前,泰戈尔赠诗给林徽因: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阎锡山,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1917年兼任山西省长,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军政,先后设立了公私合办的山西省银行,太原兵工厂等诸多金融机构和军工企业。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采取“抗日和日,联共反共、拥蒋拒蒋”的两面政策。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太原后逃离山西。1960年病逝于台北。 这样的文豪和军阀,他们会晤的情形是怎样的?在《映像》的一篇文章《阎锡山与泰戈尔的因缘相会》中,我们可以一窥究竟。文章作者力辛。 ~~~~~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映像》微信公众平台:映像(yingxiang-zhong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