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听墨  李进朗诵

5 听墨 李进朗诵

2017-06-27    09'38''

主播: 李进朗诵

127 9

介绍:
听墨 作者 雪小禅 朗诵 李 进 墨,是黑的魂。黑的不能再黑,黑成了死的样子,就是墨了。 文房四宝中,墨是孤独的,是笔与纸之间的桥梁,笔染了墨落到纸上,黑白之间,全是江山与光阴,也是禅机与人世,不能说,不可说,一说就破。 《本草纲目》中这样细述墨:墨,乌金,辛、湿、无毒......偶然读到一句诗,用在形容墨似乎神似:能使江月白,又使江水深。 墨有香。是冷香。不浮、不腻,闻起来如闻一个清冷书生的体香,但又有人世间的暖意,可亲、可怀。 我小时常闻墨香。 祖父习书法。且痴。他因书法与祖母分居,一个人上房顶在月光下习书法。书法成为他的情人——我没见过第二个人对书法如此痴迷,那些已成名的书法家,对书法只有爱,没有痴。 他的小屋并不能称为书房。黑且乱。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其他全是纸和笔,堆的到处都是。墨香充满了小屋。那纸是毛边纸,简朴而寒酸。墨也不是精致的墨,香气朴素、粗糙。祖父一生没有一个朋友,他也不愿意别人打扰他——他从不享受天伦之乐,这些俗世的幸福于他没有意义。他迷恋上书法的同时也迷恋上孤独。墨成为他的知己、情人、伙伴,他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天不习字。到晚年,他双目失明,手中摸索那些毛笔,意味阑珊。虽年至八十,衣服上墨香盈盈,一生挥之不去。 他却并不留字。如雁过水面,只湿游羽,却转瞬干掉——“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那唯一留下的墨迹在姑姑那里,一幅楹联:华夏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姑姑给了我,每次展开,墨香扑来,虽然是沉墨,却如同老琴,每弹一声,必落一泪。 墨亦可用来听。如听古琴。那古琴或可是焦尾琴,或可是俞伯牙弹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听墨时心必寂寂,浮躁的心听不了墨,陆小曼晚年习画,寡居多年的她落笔便是清冷,29岁之后,她不再穿花衣。 “年末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这两句别人写出或是矫情,陆小曼写出时却是刻骨惆怅,那分分秒秒的孤独全在笔墨之中了,她听墨在哭泣,在滴泪,心里的时光湿了,再也没有干。 又想起一个人听墨。当然是苏东坡——“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千古名贴《寒食贴》是我的圣经,心情烦躁便翻看,墨迹染出了墨之苦味与禅机,虽心中哽哽到底意难平,但到底还有欢喜心。如果生在宋朝,定择邻而居,那邻居,当然是苏轼东坡。 好友京闻是书法家,写得一手好行书。那行书的笔墨之间全是人间散意。他的字便是中国的古意与处世为人,他送我褚遂良字贴,又买了一得阁墨汁,我从褚遂良写起,比从欧阳询和柳公权好,欧体像拘谨的一个妇人,好看得体,没有风情。柳体太规矩,稍有放纵便是出轨,颜体是大男人,得有飒飒风姿才敢习。 中年后开始习书法,墨香染进光阴里,每一笔都是交待了。我也听墨,像听知己吟唱,他轻轻唱我轻轻和——青青好颜色,落落任孤直。 还有几个朋友亦是好书家。去他们家中坐客,那卫生间里的池子俱是黑的,墨香惊魂。又有佛教音乐在房间内缭绕,我想起林怀民的云门舞集,那些身影仿佛一个个墨团,泅染了中国书法中的放纵与端丽,几千年来就这样写啊写,一下笔就是春秋,再下笔便是千年。 那身边研磨的人儿呢?他们本是好夫妻,就着这些墨画,种几枝清梅,在不长不短的人生里相依,他们一起案前听墨,听得出惊涛骇浪,亦听得出似水流年。 而那墨渐渐老去,成为一块老墨,老成自己的样子,千年过去,风骨犹存,一笔下去,落在泛黄宣纸上,照样惊魂,铿锵作响。 李进 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主席,中国网络朗诵奠基人之一,全国第二届夏青杯朗诵大赛获奖者。 电视媒体导演,担任数百场晚会活动的导演和撰稿人,出版文艺专著十三部,另有文艺作品百余次在市级以上赛事中获奖,出版朗诵艺术作品(VCD光碟)十余张专辑,全国各大网站以及微信平台均有其朗诵作品,一亿多次的点击量。 “大气”决定大作为,大作为缔造大作品,大作品营造大气象。李进是“沉雄大气、沧桑悲壮”类作品朗诵的高手,然而他也是婉约派朗诵的行家里手,极富个性的声音造型,金声玉振的音质磁性,收放自如的拿捏把控,卓尔不群的气质才情,出神入化的阐发演绎,感心动耳,别具一格。 李进不在京城和大地方,他在诗意的江湖和接地气的民间。但是,谁也无法质疑李进的朗诵艺术,在中国朗诵界的不同凡响! 李进微信号LJJ687386 QQ838533231
上一期: 4 楷书 李进朗诵
下一期: 6 青花 李进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