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013 新闻娱乐化

【1分钟】013 新闻娱乐化

2016-07-23    05'21''

主播: 觅游考研

4166 491

介绍:
新传考研1分钟 013 新闻娱乐化(谜之进度条) 武汉大学2008年学硕考研真题 论述:我国当前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及其影响 新闻媒体在报道严肃性的政治、法制、经济、科技和社会新闻时,摒弃严肃与深刻,代之以煽情、搞笑或刺激的方式,将严肃新闻庸俗化、浅薄化甚至低劣化,使之具有猎奇性或感官刺激性,此种现象是为新闻娱乐化。新闻娱乐化的实质是媒体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经济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其总体特征是:使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只关注眼前的际遇感受,满足离奇与感官刺激。 ·表现: 一是内容琐碎肤浅。 一方面在媒体看来,供人娱乐而非供人思考的、用以消遣的内容,能“为无所事事的人和懒惰的灵魂提供甜点,而这样的人占了普通公众的相当一大部分……给他们我们希望他们接受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更容易被吸收,这样才能增加发行量,提高收视率—当然利润也会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在被认为政治敏感的领域,正统势力依然支配着。媒体老板无意挑战这些限制,他们声称读者对独自采写的政治报道不感兴趣。”媒体在敏感问题上隔靴搔痒。 二是标题猎奇猎艳。 企图在受众扫描式和跳跃式的阅读中抓住受众眼光。除了运用线条、色彩、字号、通栏使标题抢眼醒目外,不少媒体更频频使用和暴力色情挂钩的字眼;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媒体在猎奇、猎艳心理下,新闻标题不仅渲染暴力情欲,显现粗俗化倾向,而且还不时流露出对人文关怀的漠视和对苦难的调侃。 三是图片(画面)低俗煽情。 四是行文情节化故事化。 即强调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细节化和情节性,并运用悬念、夸张、渲染、煽情的文学手法娓娓道来,力显媒体的感人魅力,让受众在媒体所精心编排的曲折情节中获得媒体期待的心理效应,换取受众对新闻信息产品的购买行为。 ·形成原因 1、社会市场化转型,以通俗性、娱乐性、消费性为特点的大众文化开始风行。 2、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媒介商品性的重新认识,淡化其政治文化属性,削弱媒体社会功能和引导舆论的功能。 3、片面强调媒介产品的消费性,将受众单纯地视为媒介的消费者,不惜手段寻找满足受众的途径。 4、新闻媒介自律精神的缺失。 5、一批学术精英为新闻传播媒介娱乐化出谋划策,并且身体力行,在媒介的市场语境中获得“利益”,较少关注媒介在市场化过程道德和社会价值的迷失。 ·新闻娱乐化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带来了媒介产业的表面繁荣,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使新闻更富有趣味性、人情味,更贴近大众,强化了新闻娱乐消遣的功能。 3、传媒商业化、娱乐化运作,促使媒介真正树立起受众的观念,受众从中获得娱乐化享受的感情期待。 (二)负面影响 1、导致新闻的庸俗化,遮蔽了媒介对重大新闻的报道,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 2、对利益集团私利的追求削弱了媒介的公信力,损害了大众兼听权。 3、导致媒介社会责任的缺失,同时降低受众的文化品味及社会责任感。 4、导致新闻传播者职业道德下滑 (三)对策 1、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2、应提高新闻职业化程度,提高新闻从业门槛,以降低劣质新闻出炉的机率。 3、树立精品意识,追求主流价值,赢得受众。 4、加强公众和社会组织对新闻媒介的监督和批评。如记协在道义上予以约束。 5、明确记者角色定位,娱乐不是媒介的主要功能,为公公利益服务,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守望社会的职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