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6:新闻体制、集合行为、新记《大公报》、广告代理制度

名词解释6:新闻体制、集合行为、新记《大公报》、广告代理制度

2016-12-13    04'44''

主播: 觅游考研

1090 167

介绍:
考研倒计时11天,今日名词解释:新闻体制、集合行为、新记《大公报》、广告代理制度。反复记忆,背诵牢固,考试无需思索,即刻默写答案! 新闻体制 ①定义:指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②三大新闻媒介所有制及特点: A私营媒介: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西方报纸基本上都是私营媒介,以美国为代表。特点:董事会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构;依托财团;以盈利为目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迎合受众;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B公营媒介: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公营电台、电视台,欧洲还没有公营报纸,以BBC为代表。特点: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不受政府控制;半官方机构;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强调对公众负责;不播广告; C国营媒介: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部分发达国家为此种体制,以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为代表。特点:完全依赖政府;政府宣传机构;节目严肃但呆板。 集合行为 ①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③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新记《大公报》 1926年9月1日复刊,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等三人组成的“大公报社新记公司”接办,是中国现代有广泛影响的民营报纸。张季鸾以“记者”笔名写的社评《本社同人之志题》中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办报方针。“不党”:该报强调其与当时中国各党派均无任何连带关系,但“不党”不代表中立,也并不敌视各党,而是原则上平等看待各党,纯粹是站在公民的角度来发表意见,除此之外,既没有什么成见,也无任何背景。“不卖”:强调不以言论作交易,以经济独立保证言论独立。“不私”:强调该报没有私用,给社会各力量提供言论平台,强调报纸的社会服务功能。“不盲”:强调该报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不盲争。③意义:以后长期以此为标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大公报》以其言论著称,被誉为“经济独立的言论机关”,它注重对事实政治的报道,积极提供国内外的重大新闻。 广告代理制度 ①含义:指的是广告代理方(广告经营者)在广告被代理方(广告客户)所授权的范围内来开展一系列的广告活动,就是在广告客户、广告公司与广告媒介之间,确立广告公司为核心和终结的广告运作机制。②代理内容:广告代理制主要包括广告公司的客户代理和媒介代理、代理服务的业务范围及代理佣金制等内容,广告代理具有双重代理的性质:一反面它代理广告客户的各项广告活动,另一方面它又代理媒介的广告时间与广告版面的销售,为媒介承揽广告业务。 跟随音频和文本背诵考点,在评论区回忆关键词,我们一起奔赴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