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共读8】消费社会:消费的符号化

【听书共读8】消费社会:消费的符号化

2017-01-27    06'52''

主播: 觅游考研

314 83

介绍:
【听书共读08】《消费社会》:消费的符号化 好书共读,分享感悟。 今天是【听书共读】栏目第8天,我们一起阅读《消费社会》。 本期主题分享:消费的符号化 文摘: 1.“富裕”、“富有”其实只是幸福的符号的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消费的益处井不是作为工作或生产过程的结合来体验的,而是作为奇迹。 2.当今社会愈来愈多的根本方面属于意义逻辑范畴,属于象征规则和体系范畴——但它并不会因此而成为原始社会 。这些意义和规则的历史的生产问题仍然丝毫投有解决——作为延伸理论,这种分析应根据物质和技术生产过程逐条地加以陈述。 3.使用符号的做法总是存在着心绪矛盾的,其作用总是牟取。牟取这个词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先让符号(力量、现实的东西、幸福等等)出现,然后再牟取;二是先提出某事,然后再加以否定与击退。人们知道,神话的神奇思想就在于牟取变化和历史。从某种意文上来说,图片,新闻和信息的普遍消费也在于牟取现实符号中的现实,在于牟取变化符号中的历史等等。不管怎么说,我们带着距离提前或过后消费着现实。这里的距离是符号距离。 4.符号令人产生安全感。因此,我们在符号的掩护下并在否定真相的情况下生活着。奇迹般的安全:当我们观看世界形象时,有谁把突然闯入的现实与不在场而产生的内心快乐加以区别呢?形象、符号、信息,我们所“消费”的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心中的宁静。与外界产生的距离则巩固了这份宁静。 5.消费者与现实世界、政治、历史、文化的关系并不是利益、投资、责任的关系——也非根本无所谓的关系:是好奇心的关系。根据这种简图,可以这么说,我们在此已经明确的消费尺度,不是对世界认识的尺度,也不是完全无知的尺度,而是缺乏了解的尺度。 好奇心与缺乏了解,指面对真相所产生的同一个整体行为,是大众交流实践普及和系统化了的行为。因此,这也是我们这个“消费社会”的特点:在空洞地、大量地了解符号的基础上,否定真相。 主题介绍:消费社会物被符号化,人们购买商品,不是基于物品本身的功能,而是根据物品符号进行选择。这正是我们生活中购买商品,先看是哪个品牌,再决定后续购买意愿。花费高价购买物的符号,一味地追逐符号价值,就好像自己被符号“绑架”一般,听凭符号的指引和摆布…… 飞飞的读书感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小伙伴积极留言,多多分享,我们一起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