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共读17】谣言:谣言传者和受者

【听书共读17】谣言:谣言传者和受者

2017-02-07    07'17''

主播: 觅游考研

1222 70

介绍:
【听书共读17】《谣言》:谣言传者和受者 好书共读,分享感悟。 今天是【听书共读】栏目第17天,我们一起阅读《谣言》。 本期主题分享:谣言的传者和受者 文摘: 谣言的传播者 谣言通常是由一些有着清醒的自我意识的传播者故意制造的 。 这些人有可能相信也有可能不相信其制造的话言。 1.谋求一己之利者:一些谣言传播者是狭义上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通过损害他人或群体的利益来谋求一己之利 。 他们散布谣言以赚取金钱, 在竟争中取胜,或在其他方面出人头地。 2.哗众取宠者:另一些谣言传播者是广义上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传播话言是为了吸引眼球。谣言可能起于子虚乌有, 或捕风捉影; 同时, 谣言也可能有一定的甚至相当多的事实依据。 3.追求政治利益者:还有一些谣言的传播者是利他主义者 。 当他们说某些公众人物有荒唐或危险的信念, 或有严重的渎职行为, 这些人是为了维护他们心目中的公共利益。 4.恶意中伤者:还有一些谣言的传播者是恶毒的。 他们并不是为了一己之利或某种信念,而是试图去掲露和散布令人尴尬的、带有伤害性的信息片断,直接加害于人。他们处心积虑地想要伤害他人,通常是出于生气、 愤怒, 或者是因为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 不管这种伤害是源自特殊事故还是个人本性。 谣言的接受者 1.处于困境中的人:如果一个群体处境危险,或处境困难,群体中的很多成员可能比较易怒,并且容易责备他人。当危机出现, 或可怕的事情已经发生, 谣言就不可避免了。一些谣言一方面释放了“重要的情感冲动”,另一方面为那些接受谣言的人提供了关于他们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冲动的解释, “谣言在释放'情感冲动'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解释”。 2.受“先入为主”的信念驱使的人:我们的很多信念都来自我们的希望、 目标和欲望。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信念是有动机的。接受某些说法让我们感觉好或者更好,将之拒绝我们会感觉不好,甚至会很痛苦。 补充理论点: 1.认知不和谐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社会认知论。其前提是每个人都努力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矛盾,然而所有的人都无法使自己达到无矛盾状态。认知不协调理论包含两个认知要素:一是关于自身特点和自己行为的知识;一是关于周围环境的知识。 2.回音室效应:在媒体上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上,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让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 3.反转新闻:近年来舆论空间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指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信息的反转及舆论态度的反转。这些新闻事件本身极具话题性,大多反映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传播范围广、受众数量大、媒体热情高,舆论在演变过程中多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和极端变化性。新闻的反转途径可归纳为:事件发生—媒体初始报道—初始舆论形成—事件拐点—舆论反转,有的新闻事件在此基础上可能会再次发生反转。 音频案例分享: 陈永洲事件;老虎咬人事件后的谣言传播;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