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共读22】谣言:《谣言》读书笔记,为你初复试助力!

【听书共读22】谣言:《谣言》读书笔记,为你初复试助力!

2017-02-12    06'46''

主播: 觅游考研

172 72

介绍:
【听书共读22】《谣言》读书笔记,为你初复试助力! 再等几天各大院校就会陆续公布考研成绩了,越是临近这个日子,越是急切地想揭晓悬念。成绩公布之前,不确定自己能否闯入下一关,下不了决心静下来复习初试的基础知识,狠不下心每天练听力口语,但什么都不做,又更显焦虑难安。 不如跟着【听书共读】栏目一起读书吧,没进复试,是对自己内涵的一种积淀;进了复试,直接用上读书笔记,面试时视野宽广,侃侃而谈。 听说 集齐七张《谣言》传播金句,可以召唤神龙~ 今天是《谣言》这本书的第七天,为你召唤读书笔记,分享读书打卡精彩观点。 全书回顾 这本书认为无论智者还是普通人,都可能信谣传谣,因为人受认知、情感、立场的影响。分析了谣言传播的三大机制:信息流瀑、群体极化、偏颇吸收,分析了辟谣困难的原因。认为需要从法律上对言论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但可能会出现寒蝉效应;需要建立文化观念,不轻易相信流传于社会、网络的信息,但可能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无论是法律监管还是文化规范都有利有弊,扼制谣言难度大且辟谣难度大,但选择权在人们手中,需要人自己选择,构建怎样的一个未来。 干货罗列: 1.谣言和流言的概念区分 2.寒蝉效应(新闻自由/言论自由/隐私权) 3.社会流瀑(信息流瀑/从众流瀑/沉默的螺旋/意见领袖) 4.偏颇吸收(刻板印象/选择性接触理论/认知基膜) 5.认知不和谐理论 6.回音室效应 7.反转新闻(假新闻/舆论引导/辟谣机制) 8.群体传播专题(群体极化、群体感染、群体暗示、集合行为、网络群体事件……) 9.霍夫兰说服研究 10.把关人理论 11.意见自由市场/思想市场 案例提示:陈永洲事件、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周立波事件、2016年赵薇事件、希拉里特朗普竞选民调失准现象、朋友圈谣言、罗一笑事件…… (大家理论结合现实自己思考更多案例,有理有据才是最好的分析) 观点分享: @余生 互联网的危机在于它缺乏公民社会必不可少的自我监控,自我批判的机制,这使国家权力找到了肃清不良信息,妨碍信息自由的借口。而接受了常识的人都会承认,控制甚至扼杀言论带来的后果,远比放任恶意的谣言带来的损失来得严重。可惜“宁可不作为,也要防止恶的发生”,是美国人的共识,却并非我们每一个人的常识。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随着网络等多种新媒体形式的兴起和流行,每个普通人似乎都成了信息传播大网中的重要节点,我们改变了原本的受传者姿态,变身成为网络时代的双向传播者,不但能自由地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同样也成为了信源和传播者。但在这样自由的传播环境中,却也危机四伏,就如桑斯坦在《谣言》一书中提到的那样,即使谣言几乎与人类历史同龄,但互联网却成为了谣言最好的滋生温床。 @茹是 前不久的"周立波美国被捕"事件,消息一出,网络上便一片叫好声,甚至出现了"波波有难,八方点赞"这样的段子,与此同时,"周立波吸毒"等未经证实的言论也大范围扩散。这也就印证了"先入为主"这个概念,在此之前,有关周立波的行为处事及人品方面的问题就存在颇多争议,这使得一开始周立波在众网友心中的形象就处于了不利地位,所以新闻报出后,大家自然而然倾向于对其被捕表示赞同,再加上其"非法持有违禁药品"的罪证,更是让本就怀疑其吸毒的群众多了一份自信。 另外这个例子也能体现谣言的"门槛"和"临界点"。"愿意接受者"众多,会逐渐说服"中立者",当这些人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不断被挖掘的证据就会变成强有力的论据,使"怀疑者"倒戈。 @早茶月光 现在处于网络时代,到处都充斥着网络谣言,比如,天津爆炸事故中谎称父母被炸身亡而骗捐的女孩杨某某,用谣言来欺骗人们的善意,透支社会的道德信用。谣言在西方是一个广泛的词,它是未经证实的消息。在中文中,有传言,流言,谣言,谗言的说法,这四者的程度是依次递进的关系,就现在的观点,谣言是一种凭空捏造的事实,谣言的杀伤力很强,对社会的影响恶劣,古人云:谣言止于智者,这在我看来,政府或企业机构要有较强的公关能力,要善于引导舆论往好的态势发展。这本书将在认知上,心理上,立场上解释人们为什么会信谣传谣。 @Crystal 在寒蝉效应这一章节里,让我联想到彭宇案这个事件。寒蝉效应对于言论的限制,往往带来不良的后果,值得反思。 读书群里不仅每天都在读书打卡,还会针对书目分享观点、提问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