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的圈子这么会玩, 你看得懂吗?》

《支付宝的圈子这么会玩, 你看得懂吗?》

2017-01-10    02'51''

主播: 壹家好课

26 1

介绍:
周末的时候,支付宝上线了以校园日记、白领日记为代表的几个社交圈子功能。于是乎,朋友圈和微博再次被刷爆,大家纷纷吐槽支付宝的又一次用力过猛。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微信推出一个新功能,大家都觉得能改变业态、创造未来;而支付宝推出一个新功能,大家都觉得是瞎折腾,这事儿其实挺尴尬的。 校园日记的规则显示,只有女大学生才可发布动态,其他用户只能点赞和打赏,同时,也只有女大学生和芝麻信用在750分以上的用户才可评论。而白领日记圈子的规则显示,只有白领女士可以发布动态,可聊职场经历及记录生活瞬间,也只有白领女士和芝麻信用在750分以上的用户才可评论。如此一来,芝麻信用750分似乎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社交门槛。 支付宝圈子的运营手法类似于早期的陌陌,先花钱雇一群女生上来玩,通过社交网络把消息散出去,吸引第一批用户。支付宝的初衷是利用实名和信用体系的天然优势,基于对4.5亿用户的画像,更加精准地聚拢有相同爱好、共同需求的人。另外,让更多的社群运营者一起来尝试和探索,打造出基于实名信用的同类人互动社群,给用户更有归属感的体验。 但是,就像是很多已经消亡的社群一样,他们都始于约炮,兴于炫耀;衰于鸡汤,亡于电商。在荷尔蒙的刺激下,支付宝生活圈一夜间吸引数百万人关注,但在新鲜感消失之后,怎么让用户留存,引导他们在支付宝上做除了交易以外的事情,依然是考验支付宝能力的大问题。阿里巴巴想做社交平台这件事由来已久,从来往到钉钉,从年初的发红包到现在的生活圈子,归根到底都是阿里巴巴在社交领域不同方向的尝试。 但是,支付宝说到底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使用者安全的严肃性工具,和微信、微博、豆瓣等社交渠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就这一点上来讲,要把支付宝转型成为一个社交工具,显然有点强人所难。换个通俗点的说法,没有人愿意在ATM机旁一边取钱存钱,一边和身边的人闲聊天。我们的社交场所很多,但与钱直接关联的地方,我们更需要的应该是私密和安全。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而社交恰恰可以获取海量的用户数据,就以阿里巴巴为例,他们基于自己的庞大数据,想要做成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一旦在社交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必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数据,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必然是互联网下半场的重中之重,谁有足够多的渠道获取足够大的数据,谁就有可能成为大数据时代的赢家。或许,这也是阿里巴巴屡次涉足社交、社群领域的原因。 同时,在支付宝生活圈子事件中我们也看到,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值得鼓励。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产品,最终一旦推向市场,就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社交圈子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但是推向市场之后,却出现了很多女孩子用各种大尺度、无下限的自拍照来求打赏的情况,这样的乱象需要网络监管的纠正。 一个美好初衷带来的并不一定是一个美好的结果,但只要有方向,能够认准大数据在未来的无限想象空间;敢创新,勇于实践并不断迭代升级自我完善,就一定能够在未来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