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故乡都在远方,长大后我们都在流浪!

所有的故乡都在远方,长大后我们都在流浪!

2016-04-28    08'10''

主播: 渊乐姗姗

566 2

介绍:
不要让故乡在远方,不要再流浪 01 余光中在《乡愁》中这样写: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离开故乡到处流浪的人总有这样的乡愁,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再回到故乡时,记忆里的一切都不再是曾经的模样。 经过了美国式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多年灌肠和熏洗,作为文明者的阿米尔再次回到阿富汗时,童年记忆里那个有大房子住,风筝自由翱翔在天空的故乡已经是战乱频繁、贫苦不堪。 阿米尔父亲的旧友拉辛汗对他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是忧郁的民族,我们是阿富汗人,对吧?我们总是陷在悲伤和自恋中。我们在失败、灾难面前屈服,将这些当成生活实质,甚至视为必须。我们总是说,生活会继续的。”那时的阿米尔,内心一定充满了无奈与悲伤。 02 在《追风筝的人》一书中提到了一首古老的阿富汗婚礼歌谣《慢慢走》: 将清晨化成钥匙,扔到水井去 慢慢走,我心爱的月亮,慢慢走 让朝阳忘记从东方升起 慢慢走,我心爱的月亮,慢慢走 歌名的每一次出现都透着悲怆,其中一次唱响于阿米尔在美国的婚礼上。他和他的新娘披着一条纱巾,凝视同一面镜子,望着镜子里彼此的容颜。这时的阿米尔想念的却是远在故乡的哈桑:他是不是结婚了,如果是的话,他蒙着头巾,在镜子里看到的那张脸是谁呢?他手里握着那涂了指甲花的手是谁的? 即使身处物质条件优渥的美国,他心中还是难免有流浪的感觉,会想念记忆里与自己形影不离,对自己全心全意的哈桑。 想念故乡,很多时候是想念故乡记忆里的人。 03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起鲁迅先生的《故乡》。 少年闰土就像哈桑,是一个朴实善良,活泼勇敢的小英雄。然而在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民生活上日趋贫困,加上精神上遭受损害,闰土也变成了衰老迟钝,自卑麻木的木偶人。而重逢后闰土的一声“老爷”,也将“我”与他少年时期亲密无间的关系彻底拉远,让“我”心中对故乡的向往和怀恋变成了失望和怅惘。 而在《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再回到故乡时,哈桑已经死去,也再也无法挽回少年时期他犯下的过错。他与哈桑珍贵的友谊,也像断了线的风筝飘离于现实,不免让人心生悲凉。 04 我们都是有故乡的人,可长大后我们都在流浪。年少时我们曾经有拯救世界的梦想,从来不惧怕时光漫长,决心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故事,于是在那么大的世界走走看看。可那些漂泊的日子里,永远惦记着一个叫故乡的地方。 《历历万乡》的歌词这样写道,“如果我站在朝阳上,能否脱去昨日的惆怅。单薄语言能否传达我所有的牵挂,若有天我不复勇往,能否坚持走完这一场,踏遍万水千山总有一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