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郎讲故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老二郎讲故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018-10-30    05'21''

主播: 冯河

285 2

介绍:
【老二郎讲故事】 (2018.10.30)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一个文化术语。指的是三个普通人的智慧能顶得上上一个绝顶聪明的诸葛亮。 这里说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民间流传来流传去就变成了“皮匠”。 同义词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 【故事简介】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诸葛亮是想掂掂东吴的分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能造塔。 这个宝塔要求非常高,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两千多公斤重。 孙权被难住了,想不出好办法急得面红耳赤。后来好不容易寻到了冶匠,但又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 于是,孙权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可是过了一个多月,一点儿下文也没有。 诸葛亮心里乐啊,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三人心里不服气,便聚在一起商议。 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了一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真灵,一举获得成功。 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 “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语。 臭皮匠,真是普通的没法再普通了。这句谚语的意思就引申成了,三个普通人智慧合起来不次于一个绝顶聪明的诸葛亮。 〖另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来自于小学语文课本一篇名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文章。文章中写到诸葛亮带兵过江,江水湍急,而且里面多是突出水面的礁石。普通竹筏和船只很难过去,打头阵的船只都被水冲走触礁沉没。诸葛亮一筹莫展,也想不出好办法。想不到入夜时分,来了三个做牛皮活的皮匠献策。告诉诸葛亮买牛,然后把牛从肚皮下整张剥下来,封好切口后让士兵往里吹气,做成牛皮筏子,这样的筏子绝对不怕撞。 诸葛亮按此方法尝试并顺利过江。之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民间谚语就广泛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