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講義》(242)

《道德經講義》(242)

2019-06-30    16'01''

主播: 冯河

113 2

介绍:
《道德經講義》(242) 宋龍淵 盡己章第三十三 ●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4/8) 勝之之義,在內則爲力,在外則爲強。世間能有勝人之力者,譬如霸王有萬夫不當之勇,子胥有舉鼎千斤之力, —— 此皆是血氣之力,勝之於人也,故曰“勝人者有力“。若以聖人比之,不足爲有力矣。惟聖人先能自勝,以天地爲一身,以萬物爲一體;生死一源,道德一心;超年刼于瞬息,視古今如刹那;不壞不滅,豈但有力而已。其自勝之力,共有十力之用: 一信力,二捨力,三戒力,四進力,五念力,六定力,七慧力,八智力,九道力,十德力。 信力者,以信爲主。當初心發現,崇信大道,不生疑惑退怯之意。道果終必圓明,聖位終必成就。一切至聖真仙、證無漏果者,未嘗不從初心信力、發腳者也。是故超凡入聖,總是一個信力精進,始終成就。可知信力二字,即是修真之真種子,入道之大總要也。不有此種,難以成真。經中言自勝之力,即是此力。 捨力者,捐捨布施之謂也。捨力修行,亦有三件:一曰大捨,二曰中捨,三曰小捨。大捨者,身心具捨,一切皆忘,如虛空一般;一切福業等事,俱不貪著,是名大捨。中捨者,行道布德,不貪吝財寶,是名中捨。小捨者,行著(善shàn)布施,修有爲之功德,利人還求利己,是名小捨。然雖有三等,若是大根大器之人,人我兩忘,色空一致,何有三等之分。是以修行人,不可不以捨力自勝也;捨力既能自勝,道德日進,煩惱日輕,便是強之之義。 戒力者,斷惡防非之謂也。修行之人,果能內戒于心,外戒于身,用此戒力、以自勝,即有司邏(luó)十部,戒神等衆,衛護戒子之身。出入動靜,一切善緣相隨;起居坐臥,一切惡業遠避;守戒日久,道可就矣。不但學道之人,當用戒力以自勝;自古仙聖,未有不修戒果而成道者。今玄門弟子,和進步者,或持三戒五戒、初真十戒、九真妙戒可也。果能戒力堅固,功滿千二百善;再修持身之戒、觀身之戒,一百八戒、三百大戒可也。如此漸次進修,道無不成、道無不就者也。是以戒力自勝者,諸天護善,諸魔敬護。此等之人,方可言強也。 進力者,精進不退之謂也。精進之功,妙在專心致志。譬如登高自卑,行遠自近,腳根之下,必須步步著力。然有六行之義,又名六度: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勤慎,五靜定,六智慧。果能智行此六行,道德日新,真常自得,方可謂之精進也。 念力者,即是止念之謂也。大根大行之人,有念必有覺;惟小根小器之人,有念無覺。只因有念無覺,所以流入邪徑,貪求不已,煩惱熾盛;遂至於刼刼相仍,失其大道之本根也。是以大道教人先止念,念頭不住枉徒然。今修行人,果能認自性之真常,明本心之正覺;不取不捨,空人空法;則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如此行之,念頭從何處起乎?倘若不然,念動即乖,心生即亂;種種法生,頭頭是妄。所以千迷萬執,只在此一念之微。覺照回來,便是聖賢;不能覺照,便是凡夫。譬如千鈞之弩一般 —— 千鈞之弩,妙在一寸之機;轉萬斛之舟,妙在一尋之木。是故返還造化之機,妙在一念回照。以念力自勝者,可以謂之强矣。 定力者,即是心不散亂,意不邪思,不動不摇之力也。此定中之旨,亦有三義:一曰妙定,二曰圓定,三曰大定。妙定者,觀妙而入定,即是真人之觀。人能觀到徼妙雙忘之妙處,自然泯相澄神,是以謂之妙定。圓定者,無欠無餘,無動無静。山河大地,總是定中之定體;大千法界,無非一體之定性;真如自在,圓满具足,是以謂之圓定。大定者,真妄不分,聖凡不見;定中之太虚無體,定中之一法不立,是以謂之大定。此三者,非出世之大聖,二乘者,不能具足此義矣。修行之人,不過遣制七情,斷除六欲;收斂身心,不致散亂。一日神氣少有混合,自謂入定;却不知徼妙未曾雙忘,真理未得入妙,豈可谓之定乎?倘若逆順二境,一有所觸,識性即生,未有不假托因緣,而根塵互起者也。以此觀之,三義定體,修行者,不可不自勝於此。不但太上,每以経教,演說泰定之旨;成就後學,度脱將來。嘗聞西域聖人,経教中雲,奢摩陀等語,亦是大定之總名也。是故一切教中,不入此定,难以成道。學道者,果能性定而心自清,心清而意自静,意静而神自凝,神凝而氣自回,氣回而精自還,精還而丹自結;所謂金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離。定力有如是之驗,聞経之士,有能以定力自勝者,當詳審其義矣。 慧力者,心光朗照,慧性常明;内無法塵之起滅,外無根塵之染著;遠離塵緣,照破識性;雖十方法界,純是一個靈光妙覺。所以萬象皆空,六虚洞徹。學道者,若或慧力不舉,則慧性不現;慧性不現,則識性用事;識性用事,則根塵互起;根塵互起,不染於有,必染於無。有無相生,煩悩取捨,無所不至矣。當此之時,認識為心,依塵現妄;六識一動,慧性之真體隱矣。慧性既隱,六根俱是魔主;如人背明入暗,終不能得光明大道也。是故慧力之用,修道者,不可不自勝矣。 智力者,即是慧光圓通,無礙之妙。慧光從定性中所出,不有大定,慧光不生;不有慧性,真智不出。知為真水,慧為真火。能用智〖慧〗力者,乃是以真水真火,煉真如之妙性也。學道之人,果能用此智力,除惑斷妄,破愚去執,智力道力,無有不勝者。 道力者,真常體用之力也。道力之用,一切物欲不能勝,慧性常明。觀妙,可以見天地之始;觀徼,可以見萬物之母。道體既見,衆妙之間,可得而入也。所以修真之上士,常具道眼,常懐道心,常守道力,常修道身。一動一静,無往而不以道自强也。今之學道者,當以道力自勝,自强而不息者可也。 德力者,心體純粹,性中自善。德非道而不立,道非德而不成。是故德之所存,即道之所存;德之所失,即道之所失。道與德,原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能修德以全道,可以修身治國平天下,無所往而不善也。 以上十力,皆是修真之逕路、入道之梯航。能具十力,是謂自勝者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