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进社区宣传片解说词

杨氏太极进社区宣传片解说词

2016-09-22    08'04''

主播: 靜秋风伊人

357 17

介绍:
杨氏太极进社区宣传片解说词 解说:静书 背景音乐:《出水莲》李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武术是中华文明中的一朵靓丽之花。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太极拳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1949年后,太极拳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为强身健体的体操运动,作为表演、体育比赛用途。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套表演是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因动作轻柔缓和,不易伤身体,深受习练者的喜爱。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河北邯郸的杨露禅,因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在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后,对大臣们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为杨露禅亲题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后来,杨露禅根据实践,不断发展已有拳架,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太极拳,由于练法平正简易,故成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杨氏祖孙3代,在北京负有盛名。有“杨露禅闯天下、杨班侯打天下”之说,为太极拳在高手如云的北京树立了威名,继而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1928年后,杨氏太极一代宗师杨澄甫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收徒,其拳式遂流传于全国各大城市。 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轻灵,刚柔内含,轻沉自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益寿延年,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适应性广。因此,杨式太极拳成为流传最广的太极拳,据统计,全球有三亿人在习练杨式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国家体委组织创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1957年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成《太极拳运动》(88式),1963年又出版了《杨式太极拳》一书。经过多年发展,杨式太极拳功法体系完整,理论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杨式太极拳的第五代传人全国有116位。其中有一位传人从2003年起就在大连传授杨式太极拳,她就是杨式太极一代宗师杨澄甫的次子杨振基的真传弟子高继红女士。高女士来自杨氏太极故里河北邯郸,是杨氏太极拳正宗的第五代传人,杨振基先生的入门门生,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继红女士持有杨式太极拳教练员、杨式太极拳指导员、杨式太极拳学会委员及武协委员的资格证书,是杨式太极运动委员会大连分会会长。高继红女士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弘扬中华文化的公益心,在大连传授杨式太极拳多年,建立了中山区晨昕太极苑社会体育指导站,先后有近600多名学员师从高女士习练杨式太极,来强身健体,修养心灵。高继红女士被大连市体育局聘为“大连市百名全民健身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大连日报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为更好地传承太极文化,高继红女士将于近期在大连收徒,让杨氏太极拳在大连得以更好的传承,焕发出 更加璀璨的光芒。
上一期: 杨氏太极
下一期: 桃花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