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中工与下工 经典中医概论 18 李辛

上工,中工与下工 经典中医概论 18 李辛

2016-06-23    14'12''

主播: 谢灵儿

166 19

介绍:
以外揣内,以我知彼 这就又回到了关于医者自身内在训练的话题,起初,脉诊可以作为入手的工具,要成为好一点的医生,须以静坐、站桩、艾灸,按摩,来提升对“气”和“气场”的敏感度。这是基本功,不同的医生六根的敏感度不同,通过训练后,在相应层次发挥作用。 如果没有训练过对“神气”的感受力,那只能在形的层面施治,对病人而言,可能是“半死半生”,对这类医生来说,常常是“好了不知为何好,坏了不知为何坏”,这样的医生很难提高,也很难对传统中医有真正的认识和信心,容易走“西化”“现代化”“经验化”的路子。 内在训练里,除了静坐这类静态的训练方法,规律的形体锻炼也是必须的,医生自身的健康和神完气足,才有可能“以我之气调彼之气,以我之神调彼之神”。 通过按摩的训练,我们可以慢慢体会到病人内部的气血情况,有经验的按摩师,静下心来能感觉到里边很深的地方,是虚还是实,是堵还是通,这叫“以外揣内,以我知彼”。 教我太极的钟老师,也是中医师,他曾经获得过欧洲空手道亚军,而且是咏春拳的高手,他跟我讲,太极拳真正临敌的时候,是把自己虚掉,跟对手合为一体。 这个状态在针灸、把脉,还有按摩上,很多医生是有同样的体会的。我们在训练来进修的国外医生时,就会训练这个部分。他们都是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中医的理论水平不错,学过很多不同的技法和流派,我们就训练他们虚己之后的感受力,通过站桩、打坐、太极来体会跟病人合一的状态。这样就能靠直觉,知道病人的神气、邪气的虚实寒热、进退出入了。 按摩的学习,从两个手法入手,第一个是按法;第二个摩法。按法是什么呢?就是把你的手,合适地放在病人身上,你是放松不费力的,他是舒服的状态,这个并不容易。通常,人们一到按摩就在想:要用力;我的手型对不对,手法对不对?是用一指禅还是小鱼际?还是掌根?还是滚法?还是震法?……全都着眼于这些有形有相的技法。 手只是一个工具,要表达的是什么?它表达的是你想要给这个人的东西,要体会这个。 一个按摩师能给受者什么?是某种特定手法,某个流派的专治某病的技法,还是会有一些更丰富深入的东西? 比如送礼物给朋友,你想表达一份关心也好,或者一份友情也好,首先是你的意向,第二是你对朋友的认知和了解,他现在的状态,还有你们的世界观、审美、生活内容、自身条件都决定了你会选择什么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