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逐鹿中原

成语:逐鹿中原

2016-11-20    03'45''

主播: Ellen~

126 4

介绍:
逐鹿中原一词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汉高祖刘邦与蒯通的一段对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个典故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楚汉之争时期,汉将韩信为 刘邦立下了战功,被封为齐王。 这时,齐国有个叫蒯(kuai)通的辩士, 认为天下的胜负将取决于韩信, 于是假托看相之名,前去游说韩信。他向韩信分析了得失利弊, 劝韩信和楚、汉三分天下,可是 韩信却执意不肯。西汉建立后, 刘邦一直担心韩信谋反,刘邦的妻子吕后知道刘邦疑忌韩信,便设计诱杀了他。韩信临刑前悲愤地说:“我悔不用蒯通之计,以致今日死于妇人之手!”刘邦立 即下令捉拿蒯通。蒯通理直气壮地对刘邦说:“当初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之际,山东六国大乱,一时诸侯并起,这种情形犹如秦朝失去了它的鹿,天下人都 来追逐,结果是本领高强、行动迅速的人先得到这只鹿,那时候,只知道韩信, 不了解陛下,况且想要夺取天下的人很多。只是力量不足罢了,难道你能把他们统统都烹死吗?”刘邦哑口无言,于是就饶恕了蒯通。 那么,在“逐鹿中原”一词中,为什么要使用鹿的意向来比喻帝位和政权呢?首先鹿在过去是高档的祭品,是高贵的象征;其次,过去贵族喜欢围猎鹿群,是象征贵族也就是群雄之间的一种竞争。因此,用鹿来比喻帝位和政权。逐鹿中原的意思,就是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后来,“逐鹿中原”这一成语还曾在中央的战略方针中出现。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万大军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逐鹿中原的壮举。当年7月21日至23 日,中共中央在陕西省靖边县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即小河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和胡乔木等人。会议主要研究了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形势下的许多重要问题。确定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直驱大别山,陈(赓)谢(富治)大军南渡黄河进入豫西, 华东野战军南下鲁西南,实行“中央突破,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互为犄角,逐鹿中原”的战略进攻布局。这次会议后,全国各解放区的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类似的成语还有群雄逐鹿。 · 参考资料: 1,来瑜. “逐鹿中原”和“鹿死谁手”作何解?[J]. 秘书工作, 2007(5):42-43. 2,百度百科、知乎相关内容 3,古玩图库